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的3種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7-06-18 10:10

  本文關鍵詞: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的3種模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家庭和同伴是影響個體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統(tǒng),是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往對上述問題的實證研究非常廣泛,但很零散。對前人研究的分析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有3種模型:獨立模型、交互影響模型和間接效應模型,然而這些模型及其有關研究仍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如親密關系測量指標不統(tǒng)一,內外化問題行為研究不均衡,評價主體單一化,文化差異,缺乏充分的追蹤研究和實驗設計等,未來研究應對上述方面加以關注。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關鍵詞】親子關系 朋友關系 內化問題 外化問題
【基金】:山東省“十二五”優(yōu)勢特色學科(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190022) 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12WH15))支持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問題行為(problematic behavior)是社會適應不良的結果,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違反社會準則或行為規(guī)范,從而給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的行為(張文新,1999)。問題行為主要包括外化問題行為(externalizingproblem)和內化問題行為(internalizing problem)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于海琴,周宗奎;兒童的兩種親密人際關系:親子依戀與友誼[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2 田錄梅;陳光輝;王姝瓊;劉海嬌;張文新;;父母支持、友誼支持對早中期青少年孤獨感和抑郁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2年07期

3 蔡春鳳;周宗奎;;兒童外部問題行為穩(wěn)定性的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長好,鄒泓;依戀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許有云;兒童心理理論與兒童道德發(fā)展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林晶晶;;幼兒性心理與行為的發(fā)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5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的關系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6期

6 辛世敏,郝春東;兒童自我概念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綜述[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7 趙雷;;組織行為學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1期

8 王賀茹;金春華;張建娜;宋文紅;;不同時期兒童行為問題的比較研究[J];北京醫(yī)學;2011年01期

9 侯愛民;國內兒童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綜述[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10 王建新,劉蘭花,褚會英;不同類型家庭中學生行為問題狀況調查[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祿小平;;對幼兒有效道德認識建構的思考[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2 方芳;;區(qū)域活動中幼兒自控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3 錢霞蘋;;創(chuàng)設特殊環(huán)境氛圍 調適外部問題行為[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4 楊麗珠;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研究[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5 仇新明;;“同伴關系”研究探析[A];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經(jīng)濟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江蘇省教育經(jīng)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六珍;企業(yè)女性經(jīng)理人性別角色認同和領導效能感之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坤;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概念模型、測評方法和教育干預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鄧紅;鄉(xiāng)村少數(shù)民族兒童的學校生活:甘肅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蘭州大學;2011年

4 沈悅;幼兒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馮夏婷;關于3-7歲攻擊性兒童的社會認知發(fā)展狀況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敏;小學生同伴接納、友誼質量對其人格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原雪雯;4~6歲兒童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發(fā)展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丹;3~5歲幼兒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社會學思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楊牡娟;大學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義感與時間管理傾向、自我價值感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妮;9-11歲兒童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接納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小穎;蘇州市小學生行為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白新榮;不同性質情緒對大學生心理理論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韓健萍;博客式家長園地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宇;幼兒園幼兒故事書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鄒泓,周暉,周燕;中學生友誼、友誼質量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于海琴,周宗奎;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交往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4期

3 趙景欣;劉霞;申繼亮;;留守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與其抑郁、孤獨之間的關系——基于變量中心和個體中心的視角[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1期

4 劉鳳瑜;兒童抑郁量表的結構及兒童青少年抑郁發(fā)展的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2期

5 陶沙;;樂觀、悲觀傾向與抑郁的關系及壓力、性別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06年06期

6 凌宇;楊娟;章晨晨;蟻金瑤;姚樹橋;;社會支持調節(jié)青少年應激與抑郁癥狀的追蹤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5期

7 俞大維,李旭;兒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國兒童中的初步運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我愛問郝多多[J];美文(下半月);2011年01期

2 羅增讓;王國琪;;論青年人際關系——同胞關系和朋友關系比較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3 張冬梅;;擁有你的好朋友[J];科學24小時;2006年09期

4 劉剛;;“生米煮成熟飯”怎么辦?[J];涉世之初;2002年02期

5 ;自測朋友關系[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5年13期

6 積雪草;;關于朋友的聯(lián)想……[J];心理與健康;2007年04期

7 耿希峰;;朋友關系與兒童分享行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8 加藤義明;碧潭;;少年期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上)——同朋友的關系[J];遼寧體育科技;1984年04期

9 梁兆松;人際和諧有益于身心健康[J];心理世界;1997年02期

10 張穎,鄭小東;假如生命僅剩一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燕;余林;;大學生“網(wǎng)戀”心理與行為的初步研究——對網(wǎng)戀大學生的深度訪談分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榮;桑標;;性別在兒童同伴關系理解中的內隱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張杉杉;翟宏;;初中生依戀與其對應人際關系滿意度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劉連沛;;漢族、維吾爾族醫(yī)科大學生一般人際關系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5 趙國秋;;競爭壓力與心理健康[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田錄梅;張文新;王姝瓊;Doran C.French;;農村獨生青少年與非獨生青少年的親子關系、友誼與孤獨感[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鐘萍;于珩;周璐;鄧慧華;陸祖宏;;青少年社會支持、父母監(jiān)控和自主性鼓勵對其心理適應性的影響——一種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孫嘉卿;;中學生手機的使用對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及師生關系的影響[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程燕;;網(wǎng)戀與非網(wǎng)戀大學生自我表露、情感體驗對比調查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敬一鳴;王登峰;李東曉;;人際關系“差序格局”的發(fā)展機制——針對北京大學生的實證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河南省焦作煤業(yè)集團中央醫(yī)院 是明啟;“我要贏”也是心理障礙[N];健康報;2008年

2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李占江博士;教你如何自我解壓[N];北京日報;2005年

3 遼寧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 朱貴升;愛情的排他性[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4 牟定縣毛陽中學 胡志波;利用心理距離進行教學[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5 褚波;現(xiàn)階段不宜采用繪畫療法[N];四川科技報;2008年

6 吳君強 王頌;網(wǎng)絡綜合癥屬于精神障礙[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7 王慧君;美國:心理科醫(yī)生進駐不孕癥門診[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榮;兒童社會關系概念化的特點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陳光輝;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本土化內涵、基本特點及其與同伴背景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景;維、漢族青少年的友誼及其與孤獨感、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崔煥娟;吸毒者現(xiàn)實——理想自我差異、應對方式和抑郁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李書晶;高中學生心理調適問題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濤;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干預方法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王斌;蒙漢初中生自我控制、學習適應性特點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芳;上海市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顧顏;吉林省留守學生健康素質、心理韌性及前瞻性適應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8 沈熊珠;重點高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闕斐倩;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事件特征、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周麗欣;流動兒童生活處境與生活滿意感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的3種模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88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588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6f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