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性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 引言思政課的教學過程是各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 、勺素質和覺悟,從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通過安排一定的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大學生采用思想品德教育手段。并輔以實踐教學的過程。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各大高校形成了一套}一較完整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體系,取得了很多成績。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存在蕾疆課 、輕實踐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學生思想和行動的變化、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學習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因此,也決定了思政課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2O11年的3月到5月,本課題組走訪了南昌市教育學院、南昌師范高等?茖W院等省內的高職高專院校,隨機抽取了在校的2009級和2010級學生,采取發(fā)放調查問卷和個別走訪的形式,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51份,問卷回收率為94.6%。問卷內容主要分為1O個模塊,涉及到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實踐模式的開展、學生對思政課的態(tài)度和興趣、影響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的因素、考核方式等等。通過對收集的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高職思政課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一) 課堂教學滿意率不高課堂教學的滿意率不高,思政課教學效果和教學模式表示滿意的合計分別只有68%和56%,見表1,主要原因是課程內容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呆板。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本來在校的時間比本科院校就要短,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比較大,他們更關心在校期間能學到一技之長,以求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對內容比較機械枯燥傾向于說教的思政課不感興趣。加之現(xiàn)在的思政課采取簡單的滿堂灌方式,師生之間缺乏教學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不可忽視的因素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筆耕文化傳播,本來基礎就是比較差的,心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有問題肯主動和教師交流的少(34%)。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二) 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采取理論教學不滿學生對思政課采用實踐教學是持歡迎態(tài)度的。學生的態(tài)度,是本課題這次調查的重點。
在這個模塊中課題組設計了3個問題。其中關于教學模式的調查中,反映教師采用填鴨式滿堂灌方法的占多數(shù)(45%),有部分教師能采用教師主導學生少量參與的模式(34.25%),而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較少,學生普遍的態(tài)度是要求開設與課堂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中“90后”成為主體,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求知欲和接受能力比較強;但由于獨生子女居多,這個群體普遍有較強的獨立個性,他們反感單方面空洞的說教,喜歡“平等”的對話,因此,對于思政課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普遍是表示歡迎的。表示實踐教學對自己學習有很大幫助的占57.1%,35.7%認為有一般的作用,僅有7.2%的學生認為沒有作用。
(三) 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現(xiàn)狀堪憂思政課實踐性教學的現(xiàn)狀堪憂,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政課實踐性教學開展的很不夠。在本課題組走訪調查的學生中,56.2% 的受訪學生表示其所在的班級從未開展過思政課實踐性教學,27.6%的學生表示偶爾有實踐課,經常開展實踐教學的只有16.2%。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實踐性教學不但開展的少,而且很不均衡。有少量班級的授課教師注重實踐教學,而大多數(shù)教師對實踐教學還不是很重視,對實踐教學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不論是學生還是校方,對于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在觀念上都存在著偏差。思政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長期的、持續(xù)的潛移默化,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絕非一兩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可以完成的。特別是在沒有思政課的二、三年級,更需要通過經常開展實踐教學來加深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而多數(shù)的師生都認為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僅僅在開設思政課的一年級開展,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
(四) 實踐教學形式和學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為了讓課程內容和作為客體的大學生的個性對接起來,必須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這樣讓學生既能夠學習到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又通過對知識理論的理解和學習,升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xiàn)蛻變,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效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平臺”。本課題組專門對學生喜歡和期待的實踐教學形式設計了問題,本課題組發(fā)現(xiàn),學生最期待的是走出校園進行社會實踐(84%),學生喜歡的實踐形式主要包括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假期社會調查等等。但是,學生接觸過的實踐教學,除了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外(28%),就沒有什么校外實踐形式了,比例最大的居然是大學生國防軍訓教育(38%)。而校內的實踐教學活動,大多比較機械和呆板,缺乏對個體個性和價值的尊重和審視,師生之間也欠缺有意味的互動和交流,導致教學過程與實踐和人的生活背離。
(五) 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嚴重影響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客觀物質條件的保障,對于實踐教學模式是重要一環(huán),這也是困擾當下很多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一個難題。影響實踐教學的物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經費缺乏,由于教學系部的教學經費有限,很難承擔實踐教學活動,而能獲得經費的全校性實踐活動,開展的比例又比較少(19%);二是組織保障,在校外開始實踐教學活動,人數(shù)往往很多,對于后勤保障的要求比較高,見表6,一般的任課教師是無力解決問題。對于這個難題,教學輔助部門必須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通過與社會職能機構協(xié)調、派出人力協(xié)助活動等方式解決問題;三是實踐教學活動設施的問題。客觀的說,作為老區(qū),江西有很多紅色革命資源可以作為實踐活動基地的。
但是因為各大院;炯杏诖蟪鞘,受客觀因素制約,不可能去較遠的地區(qū)搞活動,城市周邊的資源就顯得比較緊張,常常還要和中小學的教育活動沖突,這些都影響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 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對策
(一) 改變觀念認識。完善課程體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中,實踐性教學僅僅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學時比較少,而且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因此很多院校根本就對其忽略,缺少實踐,反而又導致了課堂教學效果的不佳。
本文編號:41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