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私塾改良動因論析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國靜;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論[D];四川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宋淑玉;民初尊孔讀經問題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劉衛(wèi),徐國利;胡適論西方在華教會教育[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李帆;劉師培與北京大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吳堅;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制度 促進人力資源開發(fā)[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10期
6 林杰;制度分析與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董艷國;我國近代學校體育的興起(1901-1911年)[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王應憲;楊翔宇;;惠棟“通經致用”思想及其學術轉型意義[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9 謝恩廷,劉蘭肖;《老子本義》與魏源的社會改革思想[J];成人高教學刊;2003年04期
10 楊健康;論譚嗣同教育思想的實學特色[J];船山學刊;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師吉金;;試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家庭狀況的變遷[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康全禮;;論本科教育[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鄭大華;;論包世臣在嘉道經世思潮中的歷史地位——兼與龔自珍、魏源之比較[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史革新;;晚清理學經世思潮略議[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5 鄒小站;;華夷天下的崩潰與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鄒小站;;華夷天下的崩潰與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剛;道治主義政治文化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1年
2 鄧城鋒;香港學制演變:文化角度的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岳峰;架設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景書;中國古代農業(yè)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6 張用建;艱難的變遷:抗戰(zhàn)前十年中國西部工業(yè)發(fā)展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7 王曉博;中國近現(xiàn)代后發(fā)優(yōu)勢經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春廷;中國證券思想及證券市場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白華山;工商界·市政府·市黨部[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s,
本文編號:25824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8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