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對策
本文關鍵詞:廣東順德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流動人口是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轉型時期出現(xiàn)的一個特殊群體。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也日益嚴峻。各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保障流動人口子女與本地學生享受一樣的待遇,有效緩解了流動人口子女上學難的問題。然而,對多數(shù)流動人口來說,現(xiàn)實情況卻并不如人意,,雖然流動人口子女能跟隨父母進入城市,可是只有他們當中的一部分才能進入公辦學校,真正享受城市優(yōu)質教育資源。 流動人口子女從文化各異、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鄉(xiāng)土社會進入城市,在城市的公辦學校中,相對本地城市學生,他們無論是在學習起點、家庭支持還是文化適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從而需要更多特別的關注。 本文以經(jīng)濟相對較發(fā)達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永豐小學為例,立足當前政策背景和基本現(xiàn)狀,通過文獻研究法、調查法、訪談法及比較研究法,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和已有成果,研究得出順德區(qū)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現(xiàn)狀面臨著機會、收入、社會和家庭等諸多因素導致的不平等,也面對著家庭、學校及自身在教育方面的各種狀況,通過對現(xiàn)狀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獲得如下現(xiàn)狀調研結論: (1)順德區(qū)是一個大多數(shù)流動人口子女只能選擇入讀公辦學校的地區(qū); (2)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都不容樂觀; (3)流動人口子女不太受公辦學校教師所歡迎; (4)流動人口子女期待著在公辦學校獲得發(fā)展。 基于上述現(xiàn)狀調研結論,對流動人口子女在公辦學校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如下對策: (1)從打破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各種制度或體制和完善順德區(qū)流動人口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政策兩個方面完善現(xiàn)行教育制度。 (2)從管理、師德、家校聯(lián)系等方面優(yōu)化學校教育。 (3)從改善家庭環(huán)境和提高流動人口素質來提高家庭文化。 (4)從思想上、行動上落實社會對流動人口子女的關愛。 希望通過政府、學校、家庭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協(xié)調合作,關注并消除流動人口子女在公辦學校的教育問題,以解除進城流動人口的后顧之憂,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流動人口子女 公辦學校 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52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1. 文獻綜述9-14
- 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9-12
- 1.1.1 國內研究9-11
- 1.1.2 國外研究11-12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12-14
- 1.2.1 流動人口12-13
- 1.2.2 流動人口子女13-14
- 1.2.3 公辦學校14
- 2. 研究設計與研究背景14-20
- 2.1 研究意義14
- 2.2 研究目標14-15
- 2.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5-16
- 2.4 研究內容16-17
- 2.5 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是當前我國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17-18
- 2.6 順德區(qū)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8-20
- 3. 順德區(qū)流動人口子女接受公辦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20-28
- 3.1 機會不平等導致的問題20-23
- 3.1.1 公辦學校全免費,“積分制”入讀難20-21
- 3.1.2 流動人口越擁擠,學位越緊張21
- 3.1.3 流動人口日漸增多,教育資源供不應求21-23
- 3.2 收入不平等導致的問題23-26
- 3.2.1 公辦學校成現(xiàn)實選擇26
- 3.2.2 民辦學校價高難進26
- 3.3.3 住宿問題制約就學選擇26
- 3.3 社會和家庭影響導致的不平等問題26-28
- 3.3.1 流動人口子女轉學現(xiàn)象比較嚴重26-27
- 3.3.2 流動人口子女就讀的超齡現(xiàn)象比較嚴重27-28
- 4. 順德區(qū)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分析28-38
- 4.1 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管理狀況28-32
- 4.1.1 流動人口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文化及收入28-29
- 4.1.2 流動人口給子女所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佳29-30
- 4.1.3 流動人口對子女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夠30-31
- 4.1.4 流動人口對子女的學習前景不抱希望31
- 4.1.5 流動人口家庭教養(yǎng)方式單一31-32
- 4.2 流動人口子女的公辦學校管理狀況32-36
- 4.2.1 教師眼中的流動人口子女32-35
- 4.2.2 公辦學校對流動人口入學子女的管理35-36
- 4.3 流動人口子女的公辦學校各方面的發(fā)展狀況36-38
- 4.3.1 學習方面的狀況36-37
- 4.3.2 在人際關系方面的狀態(tài)37-38
- 5. 解決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建議38-46
- 5.1 完善現(xiàn)行教育制度38-40
- 5.1.1 打破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各種制度或體制38-39
- 5.1.2 完善順德區(qū)流動人口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政策39-40
- 5.2 優(yōu)化學校教育40-42
- 5.2.1 營造和諧校園關系40-41
- 5.2.2 提高公辦學校教師的素質41-42
- 5.2.3 加強家校聯(lián)系42
- 5.3 改善家庭文化42-44
- 5.3.1 改善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42-43
- 5.3.2 提高流動人口的素質43-44
- 5.4 注重社會效應44-46
- 5.4.1 正確認識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44
- 5.4.2 建立政府、家庭和學校聯(lián)手關愛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44-45
- 5.4.3 對流動人口子女的關愛與落實要與地方發(fā)展規(guī)劃相結合45-46
- 6. 反思46-47
- 參考文獻47-49
- 附錄49-55
- 后記55-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凌,羅國芬;誰對青年流動人口的下一代負責——兼談“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J];青年探索;2003年05期
2 鄭蓉;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社會教育的調查與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3 王滌;關于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04期
4 李玉英;試談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認識上的誤區(qū)[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邱興;;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教師的觀念轉變與作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6 王遠偉;;“復合二元教育”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影響[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23期
7 許傳新;;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的身份認同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nóng)村觀察;2008年06期
8 陳俊蕊;程紹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初探[J];內江科技;2008年01期
9 李晉媛;張迎春;;近年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狀況研究綜述[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許傳新;;家長的認知與意愿:流動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學校的一個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瑩;黃亞武;;流動人口子女教學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調研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彭子建;李小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推動律師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議暨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瑩;;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調研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劉卉;;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探討[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5 遲兆艷;;流動人口子女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穆美瓊;;論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法律保護[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7 邱小健;;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教育財政的視角[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劉翔;;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對策思考[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9 劉翔;;實現(xiàn)教育公平必須解決好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10 穆美瓊;;略論城鎮(zhèn)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教育——德育論叢(第二輯)[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趙婷;昌平流動人口子女都有學上[N];北京日報;2005年
2 記者 蔣夫爾 阮靖;烏魯木齊95%流動人口子女就讀公辦校[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李源 賴剛;北侖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N];寧波日報;2005年
4 虞卓華;逐步減免流動人口子女借讀費[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5 計琳;上海流動人口子女半數(shù)公辦校就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李曉東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積極應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N];中國人口報;2007年
7 黃文輝;父母子女雙受益[N];中國人口報;2007年
8 記者 王倩;杭州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是一篇范文[N];杭州日報;2007年
9 王林東;朝陽區(qū)檢查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安全[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7年
10 記者 楊濟澤 通訊員 肖元元;1.2萬流動人口子女享受公平教育[N];連云港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寶亞;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辦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培同;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寧;城市邊緣區(qū)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阮朝揚;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地選擇策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呂雪梅;流動人口子女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6 張?zhí)m芳;廣東順德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對策[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7 張漣漪;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就學政策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8 林泉君;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后教育機會缺失的補償性政策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李榮華;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宋娟;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政策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廣東順德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87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7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