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初中生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12:01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的關系及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其行為問題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但關于初中生行為問題的系統(tǒng)研究和綜合干預比較少。初中生行為問題是可以防治的,通過初中生行為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利于行為問題的治療,更有利于行為問題的預防。本文通過對當前初中生行為問題的現(xiàn)狀調查,探索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與行為問題三者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驗組初中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干預,進一步探討了非理性信念對行為問題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1)初中生的六類行為問題按嚴重程度排序,,依次是學習適應不良、考試焦慮、攻擊行為、神經質、退縮行為、違紀行為。 (2)初中生行為問題在各類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差異顯著。違紀行為,男生顯著高于女生;退縮行為、神經質、考試焦慮及行為問題總分,男生顯著低于女生;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學習適應不良、違紀行為、退縮行為、神經質、考試焦慮及行為問題總分上有顯著性差異;農村初中生的各類行為問題及總分顯著高于城市初中生;除攻擊行為外,其余各類行為問題及總分,非獨生子女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初中生學習適應不良、違紀行為、神經質、考試焦慮及行為問題總分上有顯著性差異。 (3)初中生的父母親經常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依次是:情感溫暖、過度保護、拒絕。初中生非理性信念水平處于中上水平,且略低于常模,各維度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欲求絕對性、思維消極性、應付非理性、感知歪曲性。 (4)父親情感溫暖、母親情感溫暖與行為問題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呈顯著負相關。父親拒絕、母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非理性信念各因子得分及總分與行為問題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正相關。 (5)父親情感溫暖、父親拒絕、母親過度保護對行為問題有顯著的預測力。 (6)非理性信念團體心理輔導干預課程有效提高初中生信念的理性水平。 (7)非理性信念團體心理輔導干預課程有效改善初中生的行為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 行為問題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非理性信念 團體心理輔導
【學位授予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第1章 文獻綜述14-20
  • 1.1 行為問題的界定14-15
  • 1.2 行為問題的測量工具15
  • 1.3 行為問題的現(xiàn)狀15-16
  • 1.4 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16-17
  • 1.4.1 個體自身因素16-17
  • 1.4.2 環(huán)境因素17
  • 1.5 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17-18
  • 1.6 問題的提出18-20
  • 第2章 研究構想20-24
  • 2.1 研究目的20
  • 2.2 研究意義20
  • 2.2.1 理論意義20
  • 2.2.2 實踐意義20
  • 2.3 研究的總體思路與假設20-22
  • 2.3.1 研究的總體思路20-21
  • 2.3.2 研究假設21-22
  • 2.4 研究方法22-24
  • 2.4.1 文獻綜述法22
  • 2.4.2 訪談法22
  • 2.4.3 統(tǒng)計分析法22
  • 2.4.4 團體心理輔導法22-24
  • 第3章 初中生行為問題現(xiàn)狀調查24-36
  • 3.1 研究目的24
  • 3.2 研究假設24
  • 3.3 研究方法24-27
  • 3.3.1 研究對象24-25
  • 3.3.2 研究工具25-26
  • 3.3.3 研究程序26
  • 3.3.4 數(shù)據(jù)處理26-27
  • 3.4 研究結果27-32
  • 3.4.1 初中生行為問題的描述性分析27
  • 3.4.2 不同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差異分析27-31
  • 3.4.3 初中生行為問題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31-32
  • 3.5 分析與討論32-34
  • 3.5.1 初中生行為問題總體情況的討論32
  • 3.5.2 不同人口學變量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差異討論32-34
  • 3.5.3 初中生行為問題與心理健康的相關討論34
  • 3.6 結論34-36
  • 第4章 初中生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的關系研究36-46
  • 4.1 研究目的36
  • 4.2 研究假設36
  • 4.3 研究方法36-38
  • 4.3.1 研究被試36
  • 4.3.2 研究工具36-37
  • 4.3.3 研究程序37-38
  • 4.3.4 數(shù)據(jù)處理38
  • 4.4 研究結果38-42
  • 4.4.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的描述性分析38
  • 4.4.2 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的相關分析38-39
  • 4.4.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對行為問題的回歸分析39-40
  • 4.4.4 非理性信念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行為問題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40-42
  • 4.5 分析與討論42-44
  • 4.5.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與行為問題的相關42-43
  • 4.5.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非理性信念對行為問題的回歸43-44
  • 4.5.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以非理性信念為中介對行為問題影響的模型檢驗44
  • 4.6 結論44-46
  • 第5章 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46-58
  • 5.1 研究目的46
  • 5.2 研究假設46
  • 5.3 研究方法46-47
  • 5.3.1 研究對象46
  • 5.3.2 研究工具46
  • 5.3.3 研究程序46
  • 5.3.4 數(shù)據(jù)處理46-47
  • 5.4 團體輔導方案設計47-51
  • 5.4.1 理論依據(jù)47-49
  • 5.4.2 課程結構49-50
  • 5.4.3 實驗過程50-51
  • 5.5 研究結果51-53
  • 5.5.1 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數(shù)據(jù)的差異性比較51
  • 5.5.2 實驗組前后測數(shù)據(jù)的差異性比較51-52
  • 5.5.3 對照組前后測數(shù)據(jù)的差異性比較52-53
  • 5.5.4 實驗組、對照組后測數(shù)據(jù)差異性檢驗53
  • 5.6 效果評估53-55
  • 5.7 討論55-56
  • 5.8 結論56-58
  • 第6章 本文的總結論、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58-60
  • 6.1 研究的總結論58
  • 6.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58-59
  • 6.3 研究的不足59-60
  • 參考文獻60-64
  • 附錄64-74
  • 致謝74-76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成果清單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碧昌;王秀榮;文秋生;孫袁;朱焱;;貴陽城區(qū)中小學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分析[J];貴州醫(yī)藥;2009年03期

2 胡長舟;馮玉韜;李秋麗;劉苗苗;余學;戴秀英;;寧夏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現(xiàn)況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3 蔣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4 李晶;王文軍;張t

本文編號:3650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50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6e6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