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
發(fā)布時間:2017-04-20 14:10
本文關鍵詞: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U—S合作越發(fā)廣泛,大、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已成為雙方深度合作的趨向,深化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最根本的著眼點即在于共同體文化建設,但就目前來看,在U—S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孕育在雙方內(nèi)部文化上的差異往往阻礙了該共同體的發(fā)展和深度合作。在已有的研究中,探討大學與中小學文化的差異和對文化融合后的應然狀態(tài)進行描述較多,然而對促進兩方文化融合建設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卻探討不夠。較少有文獻針對該文化建設的內(nèi)在可能性及如何最終達成兩方文化融合這一方法論視角進行探討,這正是本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通過現(xiàn)象學教育哲學意義上對教育是什么的解讀以及實踐哲學視野中“境遇”“理解”“對話”的運用,以中觀性理論為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方法論基礎,同時借鑒企業(yè)文化打造的具體方法,以幫助我們切實將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這個事做成。 本文主體部分一是回到原初意義上探討該子課題文化建設何以可能的必要性,將分別從該子課題與整個課題關系的層面、該文化建設與大學中小學的發(fā)展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該共同體文化建設與教育改革教師專業(yè)化之間的內(nèi)生性聯(lián)系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二是探討大學與中小學各自的文化特質(zhì)和雙方的文化沖突,包括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上的差異及導致這種差異本質(zhì)原因的分析。三是該文化建設過程中實現(xiàn)文化融合的現(xiàn)實中能夠切實做成的途徑探討,所應用的分析框架是勞凱聲老師的中觀性理論。最終能夠形成該共同體獨特的文化,即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和合作文化。在具體實施上理論支撐是埃德加莫蘭的復雜性理論?v觀以上,以該文化建設之可能探討為理論基礎、以現(xiàn)實調(diào)查確立問題存在程度、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中觀性理論作為最終將該文化建設做成的途徑保證,完成本研究。
【關鍵詞】:教師教育共同體 文化沖突 文化建設 實踐哲學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37
- 一、問題提出9-10
-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10-11
- (一)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根本10-11
- (二)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促進教師教育的有效手段11
- (三)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適應了時代對學校發(fā)展的新要求11
- 三、文獻綜述11-26
- 四、理論界定26-36
- 五、研究方法36-37
- 第一章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之必要37-48
- 一、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該共同體自身發(fā)展的需要37-40
- (一) U—S共同體文化建設是該共同體創(chuàng)建成熟的標志37-39
- (二) 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該共同體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39-40
- 二、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雙方學校改進的需要40-42
- (一) 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大學專業(yè)、學科發(fā)展的需要40-41
- (二) 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中小學要實現(xiàn)真正的內(nèi)涵式發(fā)展的需要41-42
- 三、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42-48
- (一) 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將促進知識轉型與基礎教育改革42-46
- (二) U—S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46-48
- 第二章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之障礙48-57
- 一、大學與中小學物質(zhì)文化的沖突48
- 二、大學與中小學精神文化的沖突48-51
- (一) 大學與中小學精神文化差異的基礎是雙方人員素質(zhì)水平的差異48-49
- (二) 大學與中小學精神文化差異集中體現(xiàn)在語言文化上的差異49-51
- 三、大學與中小學制度文化的沖突51-53
- (一) 經(jīng)濟來源上的差異51-52
- (二) 課程設置與管理上的差異52
- (三) 組織形式與結構上的差異52-53
- 四、大學與中小學行為文化的沖突53-57
- (一) 學術文化與工作文化的沖突53-55
- (二) 合作型文化與獨立型文化的沖突55-57
- 第三章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之可能57-67
- 一、大、中小學文化融合理論之可能57-60
- (一) 理論文化與實踐文化的本然統(tǒng)一57-58
- (二) 兩種文化在教育目標根本追求上的一致性58-59
- (三) 兩種文化是具有互補性的融合文化59-60
- 二、大、中小學文化融合實踐之探討60-67
- (一) 兩種文化融合時中國本土文化因素的影響60-62
- (二) 文化沖突對于文化融合的意義62
- (三) 用復雜性理論看待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過程62-67
- 第四章 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之指向67-77
- 一、兩種文化特質(zhì)的交融---以中觀性理論作為連結理論與實踐的橋梁67-70
- (一) 交融的理論基礎67-69
- (二) 深度交融——理解69-70
- 二、生成教師教育共同體研究文化的獨有新特征70-71
- (一) 研究態(tài)度和心理的轉變70
- (二) 研究方法的改良70-71
- 三、培養(yǎng)教師教育共同體研究文化的方法與策略71-77
- (一) 教師繼續(xù)教育應增設理論課程,為該共同體研究文化的形成制度性保證72-73
- (二) 給一線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展現(xiàn)符合現(xiàn)有教師研究水平的平臺73
- (三) 高校一方建立指導一線教師做研究的長期監(jiān)督幫扶機制73-74
- (四) 企業(yè)組織文化建設對教師教育共同體的文化建設的借鑒74-77
- 結語77-78
- 參考文獻78-83
- 附件1 訪談提綱83-85
- 附件2 正式訪談85-91
- 致謝91-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王冀生;文化是大學之魂[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3 王長純;教師發(fā)展學校建設標準參考綱要[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王俊;;論發(fā)展大學與中小學伙伴合作關系的途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01期
5 徐輝;試析現(xiàn)代高等學校的六項基本職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6 顧明遠;高等教育與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7 王恒;;中外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8 陳紫天;;英美大學與中小學合作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經(jīng)驗與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9 魏海苓;合并后多校區(qū)大學的文化融合與重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3年03期
10 袁貴仁;加強大學文化研究 推進大學文化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10期
本文關鍵詞:大學與中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文化建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8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