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學習環(huán)境支持的課程教學設計及應用成效研究
[Abstract]:This research closely combin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relying on the independent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as an example,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are adopted. The effects of mixed learning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are compared and consider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tudents'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face-to-face teaching, the hybrid teaching supported by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作者單位】: 防災科技學院災害信息工程系;中央電化教育館;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基金】:防災科技學院院級項目“混合式學習的學習效果行動研究”(項目編號:2012B04)資助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郭文革;;北京大學“教育技術學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茍超群;刁永鋒;周茂麗;;SAKAI平臺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zhì)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汪燕;鄭蘭琴;;實踐、反思與交流:聚焦國際混合式教學研究——第三屆混合式教學法國際會議綜述[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孔維宏;;混合式學習的質(zhì)量控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9年11期
6 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陟云;李小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與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吳峰;方斌;;大學體育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維度和實踐思考[J];安徽體育科技;2005年06期
3 楊鄂平,李瑞文;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時空特征及建構走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4 趙愛欣;劉建設;馮u&中;;教學設計理論在科普展示中的應用[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胡旭波;;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策略設計探討[J];才智;2008年01期
6 周碧霞;;中職計算機基礎課中任務驅(qū)動法的應用探討[J];才智;2009年26期
7 張慧英;;教學模式改革與“立體多向互動式”高校會計教學模式的構建[J];財會通訊;2010年03期
8 魯瑋瑗;張克君;田蓉;劉志翔;;成人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9 李穎;;基于ISO9000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管理標準體系構建[J];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10 孔邵穎;郭宏亮;;基于建構主義的遠程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梁輝;唐承華;;中職教育對計算機教師的能力要求研究[A];廣西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臻;;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研究性學習案例設計——實驗課案例和活動課案例研究[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潔;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質(zhì)研究:教育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鐘永江;中學物理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永鋒;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齊媛;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邵興江;學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蘊與文化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少婷;中等職業(yè)學校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余磊;高職院校職業(yè)道德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耿卉;《遠程教育學》精品課程網(wǎng)絡教學資源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葛巖;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沈曉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實踐個案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趙紅英;基于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中師生程序設計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云;農(nóng)村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實踐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秦偉;混合學習模式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紅丹;任務分析技術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金建峰;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技術整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2 王正聰;丁新;;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習者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02期
3 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何克抗;;教學結(jié)構理論與教學深化改革(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7 何克抗;;教學結(jié)構理論與教學深化改革(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黃榮懷;馬丁;鄭蘭琴;張海森;;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何克抗;;關于發(fā)展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深層思考(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何克抗;;關于發(fā)展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深層思考(下)[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青云;;e時代的學習方式——V-Learning[J];職業(yè);2005年S1期
2 韋寧彬;;對在虛擬學習環(huán)境下開展自主學習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6期
3 孟匯海;;基于Moodle的繼續(xù)教育協(xié)作學習模式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年01期
4 馬杰;;加涅的認知策略研究及其對教學設計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5 周洋;陳曉慧;;切塊拼接法在協(xié)作學習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4期
6 焦鋒;;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中學習者認知風格因素探討[J];考試周刊;2008年29期
7 王艷萍;梁軍;;情境認知理論指導下的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設計[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5期
8 溫繼文;馮紹彥;;信息化環(huán)境下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研究[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7期
9 鄭麗華;高波;;遠程教育關鍵教學設計元素——美國遠程教育新視點[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8年05期
10 陶明華;王斌;;沉浸理論在虛擬學習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端海;;淺談目標教學的教學設計[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戴峰;;從混沌學的角度看教學設計的新發(fā)展[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陳煥東;余先川;羅燁;;E-Learning信息技術現(xiàn)狀分析與展望[A];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進展——第三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映學;;論認知負荷理論視野中的課程教學設計[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曉東;;基于網(wǎng)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實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林英;;學習論和導學之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7 張麗軍;;課程整合——“痛并快樂著"的嘗試[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方群;邢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學設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9 李軍;;試談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教學設計[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駒;;教學設計訓練: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延慶縣教科研中心 趙方紅;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上[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李龍;教學設計: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主線[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江蘇省金壇市華城實驗小學 孫保華;網(wǎng)絡教研應融入教師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張圣華;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到底什么樣[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備課就是備個性[N];中國教師報;2003年
6 甘肅省景泰縣漫水灘學區(qū) 王錄邋葛昌明;“七課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態(tài)化[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朱德全 龍登麗;課堂改革:能否基于問題開處方?[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楊曉冰;課堂教學設計的技巧[N];伊犁日報(漢);2007年
9 隔高逢玲;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注意教學設計[N];萊蕪日報;2008年
10 本版編輯 華東師范大學 祝智庭 顧小清 江蘇省啟東市電化教育中心 查衛(wèi)平;貼近教師需求促進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兵;基于學習對象的教學設計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強;基于樣式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謝幼如;網(wǎng)絡課堂協(xié)作知識建構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張立新;美國教育技術發(fā)展史研究[D];河北大學;2002年
8 熊藝;中國遠程教育系統(tǒng)管理與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劉新福;PSIC子空間協(xié)作模型與協(xié)作學習支持環(huán)境的實現(xiàn)技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徐曉雄;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春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協(xié)作學習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穎;混合學習在高等師范院,F(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書艷;基于網(wǎng)絡學習行為分析的網(wǎng)絡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探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敬;高一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韋麗娟;基于場景模擬的網(wǎng)絡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蘆明明;基于Small Basic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算法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維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趙建;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雪;基于個人知識管理的虛擬學習社區(qū)構建個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95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9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