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小確幸”與教育大改革
[Abstract]: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s essay, "afternoon of Glanhans Island," means "tiny but exact happiness." It is this flow of experience that attracts each of us to move forward happily and happily; however, everyone's little happiness is private, immediate, and hard to copy. When I was at school, I grew up with countless small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 you have to walk about three kilometers from home to school. At that time, without a timer, mother watched the weather get up and cook, met with rain, dark, dinner late, will be late. Fortunately, I woke up to be sure it wasn't too late; when I cooked, the firewood was burning; when my mother cut the dishes, the chipboard rang; and when I ate, I devoured it and ate it quickly. First grade to third grade, my family is responsible for feeding a cow of the production team, in summer morning, I want to take it out to eat full, winter morning, want to guillotine grass, mix material, add water, occasionally have no good time, will be late. Fortunately, he led the cow and found a piece of green grass. When the rope was broken, he met an uncle and stopped the cow
【作者單位】: 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亞慧;;教師:夾縫中的行動者[J];當代教師教育;2008年01期
2 尼克·溫魯普;簡·范德瑞爾;鮑琳·梅爾;;教師知識和教學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1期
3 車麗娜;;教師文化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21期
4 郎耀秀;;農村教師教育模式新探[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何茜;孫美花;;教師專業(yè)化視野下的教師教育改革[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楊曉艷;唐虢;;校本培訓:背景透視和機制構建[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7 盧乃桂;王夫艷;;當代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yè)身份之重建[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董家平;陳仁軍;趙燕武;崔廷輝;;實現(xiàn)兩個接軌 推動全面發(fā)展——教師教育轉型時期的幾點思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9 田秋華;;試論外國教育史的社會功能[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年04期
10 杜澤娟;;教育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龔志武;;教師教育空間模式的轉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2 呂春菊;薛瑞香;;愛的真誠中[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3 姚建國;;立足國情 放眼未來 盡快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教育制度[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吳曉波;;以發(fā)展為核心: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師培養(yǎng)的價值取向[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謝麗惠;;淺論師德建設對教育發(fā)展的影響力[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袁秀利;;關于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技能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張旭東;崔瑞海;孔令偉;寧凱;;教師專業(yè)化視閾下的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儲朝暉;教育改革:讓人民更幸福[N];光明日報;2011年
2 碧特瑞絲·阿瓦勒斯;怎樣培養(yǎng)21世紀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記者 林燕英 通訊員 黃凌云;五年三大改革 教育結出碩果[N];中山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李茂 編譯;英國政府出臺教育改革白皮書[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蔣建華;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宋全政;沒有回頭路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陳天富;科學發(fā)展種好教育改革“試驗田”[N];重慶日報;2009年
8 張曉晶;期待新一輪教改帶來新希望[N];閩西日報;2009年
9 王繼紅 記者 海濤;五華區(qū)教育改革再推新舉措[N];昆明日報;2009年
10 自治區(qū)教育廳;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業(yè)績喜人[N];新疆日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黎志華;教師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田騰飛;社會變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師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苗學杰;融合的教師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翔;教師教育U-S共生性合作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楊慧文;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向榮;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8 楊勇;洋務運動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9 鞠玉翠;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愛麗;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肖平;美國教師聯(lián)盟之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貞;美國教師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4 高敏;韓國的教師教育及中韓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5 凌奇;教師職業(yè)自我概念引領下的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齊丹丹;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小文;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8 江海英;教師教育中的通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徐慧蘭;英美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洪希;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的中英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819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28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