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驗傳承、實踐反思與人生教育——論教學活動的三種形態(tài)及與教師發(fā)展的關系
本文選題:教學活動 + 教師發(fā)展; 參考:《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04期
【摘要】:把教學理解為經(jīng)驗傳承活動,承認了經(jīng)驗之于教師發(fā)展的價值,但有唯經(jīng)驗化、技術化危險。將教學看作實踐反思活動,有助于確立教師的專業(yè)主體身份,卻可能產(chǎn)生狹隘的"專業(yè)主義"傾向。把教學作為人生教育活動,是將教學作為師生當下生活實踐和導向人生價值覺醒的行動,它把教師的人生經(jīng)驗、生活實踐與教學行動聯(lián)為一體,教師、學生和知識經(jīng)驗形成一種互滲結構,成為經(jīng)由現(xiàn)實達至超越的人生實踐。教學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不僅需要從經(jīng)驗傳承和實踐反思的角度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更需要從"人生教育"的角度去進行理解,這樣更有可能使教師發(fā)展和教育教學回歸教育的本真意蘊。
[Abstract]:Teaching is understood as an activity of passing on experience, which recognizes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in teachers' development, but it is only experiential and technical. To regard teaching as a practical reflection activity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ubject identity, but it may produce a narrow tendency of "professionalism". To regard teaching as a life education activity is to take teaching as the a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urrent life practice and to guide the awakening of life value. It combines the life experience, life practice and teaching action of the teacher as a whole,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the life experience, the life practice and the teaching action. Students an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rm a mutual permeable structure and become transcendent practice through reality.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ot only needs to understand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inheritance and practice reflection, but also needs to underst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This is more likely to make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turn to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2YJC880013) 新疆師范大學自治區(qū)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疆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項目“新課程改革中新疆少數(shù)民族教師專業(yè)認同研究”(XJEDU040513B0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重大招標項目(12XSQZ0301)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政濤;;從教學方法到教學方法論——兼論現(xiàn)代教學轉型過程中的方法論轉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31期
2 吳剛平;;教育經(jīng)驗的意義及其表達與分享[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8期
3 楊明全;反思型教師:教師形象演變的新取向[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潔;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思想引入檔案高等教育之中[J];檔案學通訊;2005年03期
2 李潤洲;;敘事研究與教師角色——兼答敘事研究到底是誰的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孟凡麗;程良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及其批判[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馬新英;;論教師的理論自覺[J];教師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蘇云華;;試論如何成為“反思型教師”[J];甘肅科技;2007年12期
6 宋祚榮;;高職《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甘肅林業(yè)高職教育(綜合版);2008年02期
7 楊蘭;;研究性變革實踐與高能實踐——當前中美兩種教師教育實踐觀的比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03期
8 尤玉鈿;;基于內在生成理念的高職院校隱性知識共享機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3年02期
9 張健;;職業(yè)教育科研方法的追問[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遲鵬;;淺析中職學校AutoCAD說課[J];電子世界;2013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青;;反思多媒體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魯海帆;;情景教學法在會計專業(yè)課程中的運用[A];2013年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年會暨第六屆會計學院院長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洪明;從“管理”到“輔導”:班級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紅;新政策背景下專家型教師素質與行為標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楊明全;論教師參與課程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艷玲;培養(yǎng)“反思性實踐者”的教師教育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茂森;自我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毛齊明;教師有效學習的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齊軍;體悟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9 段鴻;論教師作為課程[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10 朱文輝;教學倫理性的后現(xiàn)代重建[D];西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連蓮;反思性教學對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實證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曹彩虹;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權威的重塑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谷唱;小學初任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瑞梅;高中政治教師知識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都靜麗;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岳宗友;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靜;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沈恒露;新課改下中學英語反思性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路勤;朝鮮族初中教師形象認知與師生關系的相關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10 車筱萌;改革開放三十年教師形象的變遷[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雪松;淺談教學活動中的“兩主體”關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雷正光;現(xiàn)代教學活動的走向——互動[J];職教論壇;2005年23期
3 周正;社會學視角下教學活動本質的分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8期
4 高峰靈;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道德[J];晉中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于海英;黃傳香;;淺議教學活動本質[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周正;教學活動本質的社會學分析[J];教學研究;2005年05期
7 申棟;;教育與教師價值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J];教學與管理;2010年18期
8 伏曉春;;淺談教師與教育教學藝術化[J];才智;2010年29期
9 李森;王天平;;教學活動的人性悖論及其合理運用[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10 李鵬;;對教學“主導主體說”的再認識——從教學活動的本質談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彩霞;劉炳鳳;任玉江;;目標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體會[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章自力;;俄語教學活動中網(wǎng)絡技術的全方位引進和構建[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楊秀蓉;;運用接受反應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孫翠苓;;淺談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5 段珩;;淺談目標教學中的一點體會[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6 張麗華;;寓游戲于教學活動之中[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7 劉航宇;;關注是教學活動的精神動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8 王坤;;教師靈動的語言讓課堂充滿魅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9 解彩霞;;小班親子教學活動案例:小小面點師[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案例展論文集[C];2013年
10 楊賢芬;;知己知彼 提高效率[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景莉;組織幼兒教學活動的探索[N];隴南日報;2007年
2 記者 白景輝;學校在教學活動期間對學生負有保護職責[N];寧夏日報;2004年
3 瀘定中學 任宗明;讓學生能聽懂課又會解題[N];甘孜日報(漢文);2010年
4 廖丹鳳;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N];黔西南日報;2010年
5 宋小妹 張店區(qū)第三中學;在英語課堂中怎樣設計教學活動[N];淄博日報;2010年
6 商丘市民主路三校 周群;激發(fā)學生的靈性 開啟學生學習之門[N];商丘日報;2011年
7 瀘州市廣營路小學 任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N];瀘州日報;2008年
8 民權縣第五小學 付喜梅;淺談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N];商丘日報;2010年
9 大方縣大方鎮(zhèn)金星小學 胡建梅;小學語文閱讀訓練之我見[N];貴州民族報;2011年
10 隴東學院附屬中學 劉永和;科學編訂校歷 助推學校發(fā)展[N];隴東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2 陳秀蘭;交往中的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宗玉;基于課標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說數(shù)學”教學活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年
2 潘超男;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現(xiàn)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3 陶濤;初中數(shù)學課堂“說題”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4 梁田;基于知能課程的“小論文寫作”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5 唐淑紅;初中數(shù)學課堂“說數(shù)學”教學活動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婷;網(wǎng)絡課程中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敏;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混合班藝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8 孫文娟;運用手偶的故事教學活動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影響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9 汪梅;基于單項深度法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10 潘艷虹;內蒙古地區(qū)宣教士的教學活動考述[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426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4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