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與“頂尖”都不應偏廢
本文選題:高考改革 + 學術(shù)型 ; 參考:《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31期
【摘要】:正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和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倒三角"的現(xiàn)狀,倒逼高考改革。兩類人才、兩種模式的高考新政,將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shù)型人才的高考分開,開辟技能型和學術(shù)型兩類人才不同的培養(yǎng)渠道,既為職業(yè)型院校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也為考生的自主選擇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對于一些難以考取重點高校和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以后再也不必把時間和精力都賭在傳統(tǒng)高考上了,"技能高考"同樣可以實現(xiàn)人生夢想。自然界要保持生態(tài)平衡離不開生物多樣性,高等教育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
[Abstract]:The serious shortage of skilled personnel and the "backward triangle"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force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wo types of talents, two models of the new polic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and academic talent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pened up two different training channels of skilled and academic talent, bo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It also provides conditions and guarantees for candidates to choose independently. For some students who are difficult to get to ke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to bet their time and energy on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skil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an also realize the dream of life. In order to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in nature, biod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分類號】:G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學藝;高考改革,你準備了什么[J];教育理論與實踐(學科版);2004年10期
2 鄭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與現(xiàn)實[J];上海電機技術(shù)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高凌飚;高考改革:反思與建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夏永庚;對"沒有高考改革,就沒有課程改革"的質(zhì)疑[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5 王俊;也議"沒有高考改革,就沒有課程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6 顧建辛;對"3+X"高考改革的幾點認識[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7 鄭若玲;高考改革必須凸顯公平[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謝太光;關于高考改革的新構(gòu)想[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11期
9 胡祖虔;;從高考改革看我國社會發(fā)展[J];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11期
10 樊本富;統(tǒng)一與自主:高考改革之爭[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世曄;馮伯麟;;高考改革社會調(diào)查[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華山;朱金陵;馮用軍;;高考作為大規(guī)模測驗實踐中的公平與效率探究——以云南高考30年歷程為例[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shù)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劉海峰;;高考改革:公平為首還是效率優(yōu)先?[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變革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責任與未來”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錢鐘;;實踐是高考改革的試金石[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5 黃錦章;;廣東高考改革初探[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6 戴家干;;公正公平,高考改革任重而道遠[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7 桑自澍;;我國高考改革的幾個成果[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王極盛;;高考成功規(guī)律的探討——論心理素質(zhì)在高考中的作用[A];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會刊[C];2007年
9 袁寅生;邵橋珠;;理性認識高考應如何改革——兼與宋曉夢先生商榷[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謝開潤;;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策略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3)[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覃紅霞;高考與素質(zhì)教育水火不相容嗎[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熊丙奇;高考不再“性命交關”之后[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3 徐光木;高考,你三十而立了嗎[N];法制日報;2007年
4 郭之純;高考改革不能簡單地“一變多”[N];工人日報;2006年
5 志靈;高考改革:別脫離公平性空談素質(zhì)考核[N];解放日報;2006年
6 曹林;多年試錯后的高考改革應有基本改革理性[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7 何勇海;“三年七次高考”行得通嗎?[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8 戴家干;高考需要改革而非“革命”[N];人民日報;2007年
9 王芳;高考 彈指三十年[N];中國信息報;2007年
10 華中師范大學 葉雷;恢復高考的歷史細節(jié)給高考改革的啟示[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和生;高考公平問題的倫理審視與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2 李峻;我國高考政策變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王后雄;我國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耀萍;高考形式與內(nèi)容改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吳根洲;高考效度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劉清華;高考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7 廖元錫;新課程高考方案及考試大綱對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課程實施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鄭若玲;考試與社會之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和生;“舉國大考”的民本回歸[D];中南大學;2008年
2 顧京慧;高考特長科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曉;從“3+X”高考改革試論培養(yǎng)中學生的綜合能力[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君玲;1978年以來我國高考政策的研究——價值觀念的變遷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廖同云;高考導向功能異化現(xiàn)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江蘭;江蘇省現(xiàn)行“3+2”高考改革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歐穎;我國當前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黃榕榕;1978年以來我國高考教育功能的歷史演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慶根;新時期高考改革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10 李鵬舉;關于山東省高考惡性競爭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042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0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