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交焦慮、歸因方式、樂觀取向與羞怯的關系研究
本文選題:大學生 + 羞怯; 參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摘要】:本研究結合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羞怯與社交焦慮、歸因方式、樂觀取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提出了兩個可能影響羞怯對社交焦慮預測的因素:歸因方式和樂觀取向,構建了羞怯、社交焦慮、歸因方式和樂觀取向四者相互作用的假設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了檢驗。研究揭示了羞怯與歸因方式、樂觀取向和社交焦慮之間的相互關系,發(fā)現(xiàn)歸因方式與樂觀取向在羞怯與社交焦慮之間起雙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影響社交焦慮,另一方面羞怯通過影響歸因方式影響樂觀取向,進而影響社交焦慮。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Two possible factors influencing shyness on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anxiety are put forward: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The hypothetical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 of shyness, social anxiety,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odel is tested.The study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attribution style, optimistic orientation and social anxiety. It is found that attribution style and optimistic orientation play a dual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on the one hand, shyness directly affects social anxiety.On the other hand, shyness affects optimism and social anxiety by influencing attribution.
【作者單位】: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08JAXLX009)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Y2008D38)經(jīng)費資助
【分類號】:G4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東波;鄭曉寧;黃鐸;畢重增;;大學生自信與歸因方式關系的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12期
2 宋斐;;大學生體貌自尊、學業(yè)成績、歸因方式和自尊的關系[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許懷祥;李建偉;薄世杰;王飛;;藝術專業(yè)大學生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5期
4 王相英;;體育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與情感平衡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08期
5 杜宇;孫麗麗;;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6期
6 盧志銘;王國強;;網(wǎng)絡成癮青少年歸因方式與非適應性認知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7 譚春生;鄭淑榮;;歸因方式與自尊的焦慮情緒研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5期
8 郝丙輝;吳家榮;;東北高校學生歸因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學理論;2011年22期
9 張明賀;;高校學生就業(yè)壓力歸因方式研究[J];學理論;2011年24期
10 馬兵兵;陳朝陽;;不同畢業(yè)取向大學生職業(yè)歸因方式與擇業(yè)效能感的比較[J];校園心理;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蘇梅;王曉鈞;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傾向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農;林森;趙鈺琳;;中學生抑郁與歸因方式及家庭關系的相關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陳潤龍;溫忠麟;;人格對警察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歸因方式的中介效應[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袁彥;楊玲;;中學生歸因方式、自尊與內疚的關系——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肅省中學生道德情感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琦;賴凱聲;樂國安;;內隱理論和歸因方式對信任修復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國瑞;;大學生歸因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陳朝陽;雷黃蓉;;中學學習不良學生的干預研究述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許箐;;高中生歸因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付立菲;;中學生習慣性歸因方式對學習成績的影響[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劉琦;孫燕;賀婧;劉曉穎;;危機事件后個體戶個性、歸因方式對社會支持影響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張靜;槍擊事件的心理分析[N];健康報;2007年
2 高桂英;矯正學習不良兒童的孤獨感[N];甘肅日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玲;?茙煼渡蜆I(yè)壓力、歸因方式與焦慮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3 王可暉;高職生的主觀幸福感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聰;抑郁癥患者歸因方式及相關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馬興通;教育虛擬社區(qū)中大學生學習效果的歸因方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純;抑郁的無望感/自尊理論與歸因訓練在大學生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慧杰;大學生歸因方式、自尊與習得性無助感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8 郝丙輝;東北地區(qū)大學生挫折承受力與歸因方式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聶曉飛;大學生歸因方式、焦慮水平及其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10 袁莉敏;大學生樂觀、歸因方式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47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74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