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國學教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1 11:20
本文關鍵詞:胡適國學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國學作為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有著神秘和復雜的特質,針對國學所進行的教育更是千變萬化,如何對國學進行合理有效的教育,是對整個教育界的挑戰(zhàn)。作為國學大師和教育家胡適在國學教育方面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并且在實踐證明下具有可行性,我們可以在植根于當代國內與國際教育現狀和特色的情況下,以胡適國學教育思想為方向上的指導,從中借鑒和學習,總結出一套更加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方法,從而使國學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論文由“緒論”、第一章“胡適國學教育思想背景”、第二章“胡適論國學的研究”、第三章“胡適論國學的教育”、第四章“胡適國學教育思想的啟示”五部分構成。 緒論主要是從選題緣由及意義、研究的目的,以及已有的對胡適及其國學思想相關方面的研究。在整理前者們對胡適研究的過程中,筆者認識到論述胡適國學教育思想的必要性和現實性。 第一章主要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科學教育對胡適的不同影響方面入手,為胡適所持有的國學思想提供背景支持,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胡適的影響主要是促使他形成了寬容與考據的科學態(tài)度,這是胡適研究國學時所貫徹的研究態(tài)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是從徽州本土文化、父母家庭教育、學堂及公學教育和乾嘉學派四個方面論述,比較全面的闡釋胡適形成教育思想的理論依據。西方科學教育主要是從西方求學入手,胡適從康奈爾大學進入到哥倫比亞大學接受了赫胥黎和杜威的哲學思想,求得了科學與懷疑的治學態(tài)度。 第二章主要是從胡適的觀點闡釋國學概念,進而論述國學分類、國學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為接下來的主體部分打基礎、做鋪墊。 第三章主要是從國學的教育和傳承方面進行論述。胡適在思想和實踐中都體現了其獨有的國學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在國學教育和傳承中要做到普及國學并且在教育中體現“兒童天性”,要保證人人受教、兒童本位。教學方法要開辟新徑、不致偏私,追求更加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以及社會進步的新途徑,使國學在當代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傳承。 第四章論述胡適國學對當今的啟示,,主要是從理性客觀的對待國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新型國學人才以及國學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分析國學中的“國粹”與“國渣”,要有眼光區(qū)別對待。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要面向當代還要面向世界,學生更加符合時代潮流。國學教學要注重實踐性與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52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曉;胡適教育思想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2 吳nI南;;胡適與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普及[J];北方論叢;2006年03期
3 胡明;;胡適“整理國故”的現代評價[J];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1995年02期
4 龐國斌,王冬凌,張秀萍;胡適的高等教育思想述評[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曲鐵華;朱永坤;;試論胡適的科學教育思想[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韓清林;李運昌;;胡適的教育獨立思想論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5期
7 張越;“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之爭與文化史觀[J];史學史研究;2004年03期
8 關明國;孫雪英;;胡適的國學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王建增;楊荷泉;程偉;;論胡適的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臺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盧莉;徐傳東;;胡適教育思想及其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哲英;清末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觀念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軍;近代國學教育之困[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78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7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