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線教學反思支架設計
本文關鍵詞:教師在線教學反思支架設計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教學反思,從而催生了一種新的反思方式——在線反思。然而目前的在線反思平臺大多僅提供整篇反思日記的寫作與發(fā)布功能,難以為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發(fā)揮實質性作用。為提高教師在線反思的質量,需要在深入研究如何為教學反思提供支持的基礎上,設計開發(fā)教師教學反思網(wǎng)絡環(huán)境,而支架正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有援性"的一個突出體現(xiàn)。該文在分析教學反思實質與過程的基礎上,從支架的內(nèi)容、支架的性質與支架的呈現(xiàn)方式三方面闡述了在線教學反思支架設計的思路,提出了五種形式的反思支架,并指出了提供在線反思支架的原則。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支持教師教學反思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研究”(項目編號:11YJA880098)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11JCJY05YB)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教師協(xié)作反思研究”(項目批準號:SCG11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作為教師自我完善、自主發(fā)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反思是促進其專業(yè)成長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日益受到教師教育界的關注。教學反思的方式分為四種[1]:在頭腦中想一想、反思日記寫作法、與同事合作討論、行動研究。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光華;顧泠沅;;中學教師教學反思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與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王海燕;底亞楠;;博客支持的成熟型教師教學反思個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3 申繼亮,劉加霞;論教師的教學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4 褚遠輝;輝進宇;;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5 魏寧;一項關于教師反思的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09期
6 張立昌;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7 張彩云;張志禎;申繼亮;;小學教師關于反思日記的認識[J];教育學報;2006年01期
8 潘華云;;從“紙筆”到“博客”——試論教師反思工具的變革[J];遠程教育雜志;2007年01期
9 趙明仁;黃顯華;;從教學反思的過程看教師專業(yè)成長——基于新課程實施中4位老師的個案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年04期
10 陳向東;張?zhí)锪?冉純潔;;教師在線反思的個案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海燕;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利;;對綜合性大學音樂系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胡艷妍;;反思性聲樂教學方法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宋莉;;反思性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旨趣的實踐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尹小芳;;關于反思型外語教師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孫穎蓀;;《網(wǎng)頁制作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建構主義為指導[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王冰;張彥增;;情感在反思性教學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8 姜千秋;劉浩;;“反思性”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9 李星亮;吳玉新;;反思性教學與農(nóng)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探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楊智禎;;反思的哲學理由——杜威的經(jīng)驗主義哲學[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9 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秋麗;基于探究性學習環(huán)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徐沖;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研究——反思型教師的成長[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亮;正念思想下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xiàn)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春梅;反思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貝貝;從建構主義角度反思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朱干香;中職學校政治課堂動態(tài)生成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李紅珍;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古鴻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斯坦托姆,汪琛;怎樣成為優(yōu)秀教師[J];外國教育動態(tài);1983年01期
2 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nèi)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陳琦,張建偉;信息時代的整合性學習模型——信息技術整合于教學的生態(tài)觀詮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3期
4 石中英;;教學認識過程中的“錯誤”問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5 申繼亮,,辛濤;論教師教學的監(jiān)控能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6 張建偉;反思——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新思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7 饒從滿,王春光;反思型教師與教師教育運動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05期
8 鄒景平;;從Blog到Wiki[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2期
9 武法提;基于WEB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陳向東,王興輝,高丹丹,張際平;博客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邱紅松;初中幾何課堂教學過程重構與視頻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志泉;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性道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春光;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靜靜;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生成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周新麗;信息技術與中學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韓旭;基于網(wǎng)絡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平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童琳;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反思性教學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紅玲;論教學反思[D];山西大學;2007年
5 王娜;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建法;支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Wiki網(wǎng)絡環(huán)境設計[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歐;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2 胡純輝;;體育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反思[J];體育師友;2006年06期
3 徐春安;;在反思中成長[J];科技風;2008年06期
4 王波兒;;中學教師教學反思現(xiàn)狀[J];教書育人;2010年04期
5 宋士珍;;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0年28期
6 葛恒巧;;地理教學反思之我見[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11期
7 曹延方;;讓多元教學反思引領我們成長[J];小學語文教學;2011年14期
8 石稀林;在數(shù)學教學中做“過程”——《簡單的旋轉作圖》教學反思[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Z1期
9 呂南陽;;也談數(shù)學教學反思[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12期
10 徐立華;;教師教學反思初探[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海柱;楊巍;;初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模式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趙雙瑩;;校本培訓的核心力——提高教師反思能力,重新構建自我[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楊淑紅;;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師成長的關鍵[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4 張仁義;張瓊華;魏開明;;“測小燈泡功率”實驗教學反思[A];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徐曉暉;;高中化學教學反思之我見[A];湖北省中學化學“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件和論文集[C];2007年
6 李桂瓊;;注重教學反思,促進有效的地理教學[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jīng)濟[C];2009年
7 苑新國;;教學反思——提升英語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羅珍尚;;“個性化”作文教學反思[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張莉莉;郭偉;;“根”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一屆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朱衛(wèi)國;;一堂“未完成”的習題課教學反思——解題確實無止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澤縣和川中心校 岳杰;淺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N];臨汾日報;2010年
2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N];周口日報;2010年
3 蔡世玲;《發(fā)現(xiàn)你的生涯興趣》教學反思[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4 江西省寧都縣田埠中學 李經(jīng)祥;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5 安塞縣化子坪中學 胡波妮;新課改下的教學反思[N];延安日報;2011年
6 內(nèi)蒙古集寧一中 馮莉;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7 周俊最;教學反思 “發(fā)燒”的反思[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龍感湖蘆柴湖小學 時文平;關于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N];黃岡日報;2010年
9 河南睢縣高級中學 路慶芳;新課改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10 貴州省錦屏縣啟蒙中學 龍本元;《中心對稱》一課的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海燕;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3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何帥;牙科氧化鋯全瓷支架修復技術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尹太;血管組織工程的初步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6 肖越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內(nèi)支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2年
7 王田蔚;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內(nèi)支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8 劉宗軍;曲尼司特洗脫支架的研制及其預防豬冠狀動脈新生內(nèi)膜增殖的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吳仕和;肝組織工程血管化基礎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10 劉江濤;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內(nèi)支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高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焦金金;常態(tài)教學中微項目的設計與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儲召紅;論教學反思及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宋曉艷;實習師范生教學關注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軍海;幼兒教師教學反思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娜;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xiàn)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牛清霞;試論研究型中學語文教師的特質與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晉春生;石家莊市中學生物學教師教學反思狀況的調查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姜婷;大學與學校合作背景下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62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6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