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學習對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促進作用
本文關鍵詞:數字化學習對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促進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數字化學習 學習型社會 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體系 學習資源
【摘要】:該文主要分析了數字化學習對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積極作用,重點從數字化學習促進個人終身學習能力的提高、為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支持平臺、促進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促進學習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共享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而明確數字化學習對于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通化師范學院物理學院;
【關鍵詞】: 數字化學習 學習型社會 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體系 學習資源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利用數字化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研究”(GH13531)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06-0141-041引言我國在十六大報告中強調,把學習型社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由此明確了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學習型社會中,公民具有終身學習的機制保障與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能夠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學習,滿足個人工作與發(fā)展的需要.數字化學習是學習者在網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楊帆;穆肅;;終身學習能力構成及能力項關系的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2 王士紅;彭紀生;;學習型組織對于知識共享以及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3 鄔適融;學習型組織的內涵特征與構成要件[J];上海管理科學;2005年01期
4 陳海強;;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0年3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長友;;編輯隱性知識的挖掘[J];編輯學報;2011年04期
2 鐘永盛;;中小高新技術企業(yè)管理的創(chuàng)新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0期
3 黃玉;;談如何提升學習型組織中領導力水平[J];經營管理者;2011年08期
4 魏非;祝智庭;;價值導向的教師在線培訓學習活動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陳海強;;學習積分制在終身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05期
6 程驍;;終身學習視野下高校青年輔導員能力提升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3年06期
7 吳朝霞;;淺析元認知和元認知策略下的英語自主學習[J];海外英語;2012年10期
8 劉良燦;張同健;;互惠性戰(zhàn)略下能力培育機制研究——基于知識型企業(yè)的數據檢驗[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9 溫國興;;終身學習理念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13年14期
10 劉邦春;劉邦祥;王巖;費瑋;;建設學習型組織,提高高知成員的學習能力——以中德合作風電項目混合式培訓為例[J];繼續(xù)教育;2013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孫晶;;對構建高?蒲泄芾韺W習型組織的幾點思考[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梁秋鴻;精益生產方式組織文化要素及其度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季成;跨國并購的智力資本整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王桂月;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萍汲晒D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4 王麗麗;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心理契約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琳玉;云南銅業(yè)集團玉溪礦山研究院學習型組織評價與構建[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孫潔;學習型組織對金融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關系的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3 凌書平;湛江移動公司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龍銘;湖南省外資企業(yè)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李婭;學習型組織理論對管理哲學的推進[D];蘇州大學;2007年
6 葉華;變革中的XX電信企業(yè)走出困境的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杜欣然;學習型組織視閾下的企業(yè)培訓[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8 崔永萍;面向中小高新技術企業(yè)的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9 姜旭;興唐公司學習型組織構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10 李霞;基于行為導向教學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桑新民;多媒體和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0年11期
2 張倩葦;學習的自我評價:含義、內容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導刊;2000年10期
3 林斯坦;學生學習意志綜論[J];教育評論;1995年05期
4 高志敏;關于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調研組;袁振國;田慧生;于發(fā)友;方曉東;王素;李曉強;吳鍵;吳霓;陳如平;張竺鵬;孟萬金;郝志軍;高寶立;曾天山;程方平;賴立;;學有所教——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供的六十條建議[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6 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1期
7 龐維國;90年代以來國外自主學習研究的若干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4期
8 陳海強;適應遠程教育,打造“培訓超市”[J];遠程教育雜志;2005年04期
9 平培元;;遠程教育中“過程缺失”現象的產生與防止[J];遠程教育雜志;2007年04期
10 彭飛龍;陸和杰;;構建市民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09年2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羅發(fā)奮;遠程學習者完成學業(yè)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慧;PISA問題解決能力測評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軍鋒;;數字化學習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S1期
2 李莉玫;孫鳳東;;關于應用播客構建個體數字化學習空間的思考[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周建華;姚永清;;創(chuàng)新發(fā)展數字化學習社區(qū)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0年09期
4 ;關注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建設——終身教育專家各抒己見[J];成才與就業(yè);2010年21期
5 毛布;余淮海;;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建設與應用——自貢市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建設實踐[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6 張升飛;;企業(yè)數字化學習及其評估指標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0年12期
7 繆秋菊;;淺談數字化學習的體系架構[J];職教論壇;2010年14期
8 ;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張民生;;數字化學習:面向未來的學與教方式轉變[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2期
10 胥小捷;;不能漠視數字化學習的不足[J];成才與就業(yè);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佳;張柏英;;干部培訓類院校數字化學習問題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2 歐毅;張凱;張云山;陳穎;許閩廣;;基于Bb康復醫(yī)學數字化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的對比分析與思考[A];2013海南省第五屆生命科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3 吳峰;;企業(yè)數字化學習的十個研究主題(英文)[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代、變革與轉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張奎亭;數字化學習方式提高民警“三大能力”[N];人民公安報;2007年
2 記者 康磊;讓子弟兵盡享數字化學習樂趣[N];長春日報;2010年
3 時報記者 路熙娜;首批社區(qū)數字化學習中心投用[N];濱海時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楊光;鹽城一小:立足學科教學推進數字化學習[N];中國信息化周報;2014年
5 長寧區(qū)社區(qū)學院副院長 長寧區(qū)終身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 宋亦芳;學在數字長寧 樂在知識網絡[N];文匯報;2009年
6 壽寧記者站 繆淑秀;壽寧芎坑建成全省首個“奧鵬”數字化學習示范村[N];閩東日報;2010年
7 記者 孟楊斌 通訊員 余小熊 上城報道組 陳宏萍 劉婷婷;上城區(qū)被命名為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qū)[N];杭州日報;2010年
8 陸陽 謝雨芬 龔曉輝;我市首家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平臺開通[N];湘潭日報;2010年
9 記者 陳敏;慈溪成為全國城鄉(xiāng)社區(qū)數字化學習示范基地[N];寧波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安娜 通訊員 陳亞斌 孫曉東 徐天光;可移動的學習倉:“走到哪兒學到哪兒”[N];中國社會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陶鳳翔;高校數字化學習與師生共同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小華;地震致殘兒童的數字化學習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劉麗佳;英特爾—教育部“1對1數字化學習項目”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遠;大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現狀調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4 馬前;數字化學習對認知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全勝;職業(yè)學校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友貴;數字化學習與學習型社會構建策略[D];南昌大學;2010年
7 喻征;集聚優(yōu)勢理論視角下的高校數字化學習空間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8 焦斌斌;面向個人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服務中學習者個性化需求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丹丹;數字化學習與課堂教學結構變革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殷旭彪;基于設計的數字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11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1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