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和語言名稱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比較和語言名稱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的作用
【摘要】:類比推理在兒童學習知識中起著重要作用,國內(nèi)外的心理學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比較是學前兒童學習類概念的能力體現(xiàn)。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心理學研究者大多考察了兒童如何根據(jù)事物的特征形成類概念,而且已經(jīng)開始深入探討更加復雜的判斷過程。本研究以學前兒童為研究被試,用E-Prime2.0編程呈現(xiàn)刺激,首先探討了比較是如何影響學前兒童形成陌生事物的類概念;然后我們還測試了在學前兒童形成陌生事物類概念時類比機制是如何使得學前兒童注意到事物不明顯的屬性(紋理);再次還探究了名稱是否能夠促進類概念的形成;最后探討了學前兒童是否能夠自發(fā)地形成類概念。 本文從類概念的定義開始梳理相關研究,闡述了類概念的層級關系并且簡評了類概念形成的理論模型。本研究包括三個實驗,實驗任務要求被試找出符合特定要求的圖片,記錄、分析選擇符合特定要求的圖片(紋理匹配)個數(shù),采用個別測試。 實驗一設置了比較和名稱兩個自變量,考察有無比較在影響學前兒童給陌生事物分類時是否有差異,以及是否提供共有名稱能夠促進學前兒童形成類概念。實驗二只有名稱一個自變量,在實驗一的基礎上探索只呈現(xiàn)一個目標圖片且測試圖片僅有紋理匹配的時候,學前兒童是如何給陌生事物分類的,紋理是否能成為學前兒童分類的依據(jù)。實驗三是在前兩個實驗的基礎上探索不提供提示語的情況下名稱是否還能影響學前兒童給陌生事物分類,更重要的是探索缺少提示語情況下兒童能否自發(fā)地形成類概念。 三個實驗得到的結論如下: (1)比較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有十分顯著影響,在目標圖片有比較的情況下均比無比較情況下更多地選擇紋理匹配圖片,最高成績即選擇紋理匹配圖片所占百分比達到90%。 (2)當呈現(xiàn)目標圖片是可比較的情況下,在有名稱組學前兒童更多地選擇紋理匹配圖片,說明名稱對類概念形成有顯著影響;然而當呈現(xiàn)目標圖片時是不可比較的情況下,名稱對類概念的形成沒有影響。因此名稱可能要在可比較的樣例下才能起到促進類概念形成的作用。 (3)對矛盾條件下的四個自變量的比較,貫穿三個實驗都證明了比較在形成類概念的關鍵作用,而名稱起到了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紋理能夠作為本實驗學前兒童分類的依據(jù)。 (4)在沒有任何提示語的情況下,學前兒童仍舊能夠根據(jù)紋理匹配進行分類,從而更加證明了提供名稱能夠促進學前兒童對類概念的學習和鞏固。
【關鍵詞】:類概念 比較 語言名稱 紋理匹配 學前兒童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1 理論闡述13-27
- 1.1 類概念13-18
- 1.1.1 類概念的定義13-14
- 1.1.2 類概念的層級關系14
- 1.1.3 類概念形成的理論模型14-16
- 1.1.4 影響類概念形成的因素16-18
- 1.2 類比推理18-27
- 1.2.1 類比推理的含義18-19
- 1.2.2 類比推理的理論19-22
- 1.2.3 類比推理能力發(fā)展理論22-24
- 1.2.4 影響類比推理的因素24-27
- 2 研究回顧27-33
- 2.1 問題的提出27-30
- 2.2 研究邏輯和研究假設30-31
- 2.2.1 研究邏輯30-31
- 2.2.2 研究假設31
- 2.3 研究意義31-32
- 2.4 實驗設計框架32-33
- 3 實驗一 比較和名稱對類概念形成的作用33-41
- 3.1 實驗目的33
- 3.2 實驗設計33
- 3.3 被試的選取33
- 3.4 實驗材料和工具33-34
- 3.5 實驗程序34-37
- 3.6 記錄結果與統(tǒng)計分析37-39
- 3.6.1 總體檢驗37-38
- 3.6.2 兩個自變量效應的具體分析38-39
- 3.7 小論39-41
- 4 實驗二 僅紋理匹配的情況下名稱對類概念形成的作用41-47
- 4.1 實驗目的41
- 4.2 實驗設計41
- 4.3 被試的選取41
- 4.4 實驗材料和工具41
- 4.5 實驗程序41-42
- 4.6 記錄結果與統(tǒng)計分析42-44
- 4.6.1 總體檢驗43
- 4.6.2 只有紋理匹配處理下名稱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的影響43
- 4.6.3 跨實驗比較43-44
- 4.7 小論44-47
- 5 實驗三 缺少提示情況下名稱對類概念形成的作用47-51
- 5.1 實驗目的47
- 5.2 實驗設計47
- 5.3 被試的選取47
- 5.4 實驗材料和工具47
- 5.5 實驗程序47-48
- 5.6 記錄結果與統(tǒng)計分析48-50
- 5.6.1 總體檢驗48
- 5.6.2 無提示語條件下名稱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的影響48-49
- 5.6.3 跨實驗比較49-50
- 5.7 小論50-51
- 6 綜合討論51-55
- 6.1 總論51-52
- 6.2 關于比較和名稱對類概念形成的影響52-53
- 6.3 名稱如何促進學前兒童分類陌生事物53-55
- 7 研究總結55-57
- 7.1 研究不足55
- 7.2 研究結論55-57
- 參考文獻57-63
- 后記63-6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桂香;周麗霞;;多重限制理論解析二語習得中類比負遷移的成因[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張向葵,王金鳳;西方兒童類比推理研究的回眸與展望[J];教育實踐與研究;1999年11期
3 陳安濤;李紅;邱江;羅躍嘉;;視覺分類的時間過程:事件相關電位提供的電生理證據(jù)[J];科學通報;2006年11期
4 王潤華;王韶華;;兒童教育中類概念的使用[J];寧夏教育;2006年11期
5 邢強;唐志文;;類別學習中人工語言標簽相似性效應的眼動研究[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6 陳友慶,陰國恩;兒童分類發(fā)展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沃建中,林崇德,陳浩鶯,曹凌雁;小學生圖形推理策略個體差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2期
8 方富熹,方格,郗慧媛;學前兒童分類能力再探[J];心理科學;1991年01期
9 趙彤璐,陰國恩;心理差異量對兒童青少年分類活動影響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10 莫雷,唐雪峰;事件類型的相似性對原理運用影響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邱琴;類比推理的轉換機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郭永興;材料的整體性知覺對類別建構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唐志文;類別學習標簽效應的眼動和ERP研究[D];廣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955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9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