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diào)查分析——以安徽省不同區(qū)域5所大學為例
本文關鍵詞:單親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diào)查分析——以安徽省不同區(qū)域5所大學為例
【摘要】:單親貧困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受社會、家庭和經(jīng)濟等因素的影響,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fā)人群。本文采用《不安診斷測驗量表》和《臨床癥狀自評量表》對安徽省不同區(qū)域5所大學1000名大學生心理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結果表明:單親貧困大學生在缺乏自我控制力、妄想與疑心傾向、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和焦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不良等五個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比較顯著,明顯高于普通大學生。據(jù)此,本研究提出了構建以學校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立單親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實施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引導單親貧困大學生踴躍參加社會交往活動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作者單位】: 皖南醫(yī)學院;
【關鍵詞】: 單親貧困大學生 心理健康 干預策略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1問題提出單親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研究領域,國內(nèi)外學者針對單親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曾經(jīng)做過一些探索,并得出了諸多結論[1-5]。但是,縱觀已有研究,對于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大多是理論分析,實證調(diào)查較少,絕大多數(shù)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篤欽;網(wǎng)絡:大學生心理咨詢新途徑[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凌四寶,舒曼;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diào)查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康虹;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芻議[J];開封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4 張東寧;王欣;;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30期
5 王極盛,邱炳武,赫爾實;中學生抑郁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心理學動態(tài);1998年03期
6 薛浩;高校單親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4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及輔導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中良;關于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王芳;;高師生學業(yè)成績與家庭因素的相關性調(diào)查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嵇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心理衛(wèi)生思想探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1期
4 孫立海;趙X;王曉;;大學生健康知識結構與其身心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張道祥,趙霖;大學生常見抑郁癥的防治[J];濱州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6 侯愛民;國內(nèi)兒童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綜述[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7 劉春霞;徐武俊;;如何加強離異單親家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才智;2010年10期
8 謝曉冬;;3G時代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初探[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0期
9 謝曉潔;;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咨詢適應性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1期
10 曹堅;辛曉亞;祝雪梅;;高職高專入學新生心理健康綜合診斷分析[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張堯;;臺州市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尚秀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人格發(fā)展的影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高耀;人力資本與家庭資本對高校學生就業(yè)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4 王渭玲;媒體暴力信息對不同現(xiàn)實暴力接觸大學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王力娟;中小學教師狀態(tài)焦慮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倩;論老子的無為思想與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劍;大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彭春梅;福州市碩士研究生擇偶焦慮及其與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譚偉貞;高職院校單親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隋琳;吉林省單親家庭子女的人格教育問題及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6 墨勝云;烏海市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與對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史高巖;山東省受欺負初中生身心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8 陳夢圓;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羅娟;大學生心理檔案指標體系的建構與管理[D];天津大學;2010年
10 徐瑾;大學生英語寫作考試焦慮的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崇德;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的特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01期
2 翟宏,傅榮;心理健康的評價指標與心理健康標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3 張鐵城;李全柱;馮江平;高峰;張熙君;;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特點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4 凌四寶,舒曼;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diào)查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周燕;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環(huán)境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
6 謝曙光;單親兒童行為調(diào)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5期
7 薛浩;高校勤工助學工作的育人功能[J];江蘇高教;2004年02期
8 “離異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影響”課題組;賀琛;秦園珠;陳傳鋒;;離異家庭對子女心理影響的調(diào)查報告[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0年03期
9 王瑛;離異家庭兒童情緒與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1990年01期
10 周宗奎;家庭撫養(yǎng)方式與兒童的社會化[J];教育評論;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姝殊;;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問題[J];成功(教育);2009年07期
2 江佩瓊;;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與管理[J];辦公室業(yè)務;2011年07期
3 陳時君;;為大學生的心靈開一扇透氣的窗戶——略談當前形勢下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必要性[J];才智;2010年11期
4 梁興鳳;;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19期
5 康虹;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芻議[J];開封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6 馬世棟;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其教育干預策略[J];湖北招生考試;2005年16期
7 張偉亞;馬冬;王恩國;;淺析學習困難者的情緒障礙[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30期
8 唐吉婧;;倦怠的現(xiàn)狀問題[J];魅力中國;2009年14期
9 邱伶敏;;讓高中生走出孤獨自閉的陰影[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10 李成齊;;兒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表現(xiàn)與干預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端芳;;調(diào)控荷脂細胞膽固醇外向轉運的干預策略與Daxx/SREBP/Caveolin-1信號的作用[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2 姚樹坤;;消化道癌前病變干預策略的思考[A];第二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3 王慧琳;;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者的心理行為特點與干預策略[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4 鄭雨明;高申春;;關于決策判斷中認知偏見及其干預策略的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艾莉;李寶俠;孫錫惠;苗青;尹小玲;;血脂異常的干預策略研究[A];全國內(nèi)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6 馬冠生;;我國營養(yǎng)相關慢性病的干預策略[A];2008’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王圣莉;;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兒童的社會工作干預策略[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彥麗;王莉;段呈玉;李艷萍;趙競;馬克堅;方路;;云南省提高中醫(yī)藥治療HIV/AIDS患者依從性干預策略初探[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宋愛琴;;哮喘患兒心理行為研究及其干預策略[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孫妮;高峰強;;美國社區(qū)心理學關于兒童、青少年研究的現(xiàn)狀[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璞 山西財經(jīng)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策略研究[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2 宋剛;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檔案刻不容緩[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郭文奎 衣存旭;心理健康檔案助官兵健康成長[N];解放軍報;2010年
4 山樹紅;關注學生成長 從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做起[N];中國檔案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張雨;讓心理健康檔案之塔更加明亮[N];中國檔案報;2010年
6 ;為大學生建心理健康檔案[N];北京日報;2002年
7 孫新夏;日央行重施干預策略[N];證券日報;2003年
8 記者 徐光明;江西為90萬大學生建心理健康檔案[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楊沫;大學生“心鎖”如何被打開[N];太原日報;2011年
10 田勝平;心靈像春天一樣[N];黔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新建;戰(zhàn)爭設計工程中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肖漢仕;中學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編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預[D];中南大學;2007年
3 劉云艷;幼兒好奇心發(fā)展與教育促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宋曉東;中科院知識分子的鍛煉行為及其干預策略[D];北京體育大學;2000年
5 劉世煒;二手煙草煙霧暴露控制綜合干預項目效果評價及方法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金一波;抑郁個體情緒認知機制及干預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毛赤龍;戰(zhàn)爭設計工程中戰(zhàn)法與裝備集成分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8 沈夢英;中國成年人鍛煉行為的干預策略:TPB與HAPA兩個模型的整合[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9 梅峰;臨床心理學視野下的新入監(jiān)服刑人員心理評估及干預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劉華;新華社區(qū)腦卒中的疾病負擔及人群防治干預策略的經(jīng)濟學評價[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紅;東北邊遠地區(q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及干預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姚真真;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策略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劉取芝;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策略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4 李文;初中生學習倦怠的外部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5 王婷婷;天津高校教師工作倦怠現(xiàn)象分析與干預策略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6 雒力靜;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苗;中學生物教學中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與實施干預策略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侯文婷;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考試焦慮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付金平;初中生學習心態(tài)的學校干預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日波;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73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7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