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學習: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本文關鍵詞:有效學習: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摘要】:有效學習既指學習的過程,也指學習的結果。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來看:有效學習的基本原理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有效聯(lián)結造成行為的預期發(fā)生;對于有效學習的條件,行為主義理論更加強調學習者的外部條件,如環(huán)境、刺激等的作用;實施個別化教學,并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強化,以及教師開展良好的課堂管理都有助于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
【作者單位】: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 有效學習 行為主義 學習理論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小學生數學有效學習方式研究”(課題批準號:BEYP5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4
【正文快照】: 有效學習既指學習的過程,也指學習的結果。追求有效學習,是學習者、教師和學習研究者的共同目標。探求有效學習的原理、條件和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必須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基礎。各種學習理論都是旨在解釋學習現象,揭示學習規(guī)律的原理體系。從行為主義學習理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2 黃寶宏,丁俊武;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年01期
3 陳軒;小學科學教育專業(yè)課程的設計思路[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3期
4 項國雄,孔利華;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導學制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李如密;教育研究中的原創(chuàng)性問題[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徐利軍;胡銀泉;;高中物理探索性實驗教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杜翠琴,盧雨菁;激活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8 盧奔芳,農克良,周淼泉;新時期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重建芻議[J];高教探索;2004年03期
9 殷亞林,劉延申;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種新思路——電子游戲與校本課程的整合[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姜亦純;葉長青;;介于知與不知之間——虛擬環(huán)境認知特點分析[J];電腦與電信;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趙義泉;超越式學習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胡欽太;網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宋寶和;高中數學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黃曉學;從“惑”到“識”[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渺;教師的理性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鐵安;基于笛卡兒數學思想的高中解析幾何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劉崗;數學學習評價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雪梅;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能力的認知情感闡釋與多維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民;中學數學知識發(fā)生過程教學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郭元;建國以來我國中學體育大綱發(fā)展變化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穎;數學認知結構及其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曉玲;中學語文教師角色功能的質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富萍;“師生互位”教學法在中師生物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賴增榮;中學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7 麻珍玉;基于圖式理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萍;形式圖式對高一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周桂英;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孫鳳珍;關于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柳國輝;諶啟標;;腦學習理論及其對有效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8期
2 時俊卿;;新課程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四) 學習心向:有效學習的前期準備[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9期
3 楊靜;;讓學生寫反思作業(yè)[J];教育文匯;2011年08期
4 劉大華;;“三三三”有效教學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1年12期
5 陳祖霞;;讓四十五分鐘更有效[J];學周刊;2011年16期
6 劉梅;;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5期
7 李志厚;;教學臨界閾研究的問題與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9期
8 王顯東;;新時期課堂教學的好課定位[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17期
9 趙越超,張虹波,杜智敏,鄭曉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新發(fā)展[J];中小學管理;1998年11期
10 ;先睹為快[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常桂梅;;教育心理學理論基礎[A];河南省護理學會臨床護理師資培訓暨護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2 裴學進;;沖動與習慣控制障礙形成機理的心理學分析[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楊子權;;增強學校發(fā)展力 實現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栗鑫;;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鄧道義;;構建學習型組織培養(yǎng)學習型教師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6 仇芒仙;;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回溯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李金波;許百華;;初中生成就目標定向、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相互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繼東;“快樂校園,有效學習”[N];隴東報;2008年
2 李瑾瑜;回歸學生 尋求變革之道[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李亞杰;學習: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7年
4 吳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學改革永恒的訴求[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5 蔡仁林(蕭山區(qū)教育局局長) 何志英(杭州市采荷實驗學校校長) 俞國娣(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校長);堅持教育優(yōu)先 建設教育強市[N];杭州日報;2006年
6 杭州采荷實驗學校 何志英;呼喚“創(chuàng)新型”教師[N];浙江日報;2003年
7 楊莉娟;該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活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王和平;教師與學生到底平等不平等?[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初嘗甜頭[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趙艷玲;假期趕場“培優(yōu)”還是“培憂”[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權國龍;促進中小學教師網絡環(huán)境下有效學習的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仇光鵬;美國加速學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龍艷紅;虛擬學習社區(qū)中教學行為的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夏曼;學習平臺與遠程學習者有效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冬梅;昆明市中學生自立發(fā)展狀況的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婷;基于數據挖掘的網絡有效學習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雒淑蕓;在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習動機[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谷蓮萍;發(fā)揮教師的中介作用,,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峰;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模式的構建及應用[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尤眾喜;無邊界學習及其支持和引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24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2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