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美德作為知識可教”的邊界
本文關鍵詞:試論“美德作為知識可教”的邊界
【摘要】:美德作為知識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科學知識,所以,它作為知識可教是有邊界和條件的。只有理解美德作為知識存在的實質以及美德知識的屬性,才能領會"美德作為知識可教"的邊界和條件。道德教育可以采取灌輸、敘事、反思等方式。在道德教育中,當?shù)赖碌母拍詈鸵笈c主體的生活經驗密切聯(lián)系,并在實踐中統(tǒng)一起來時,這種道德知識的傳授方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道德教育 美德 美德知識 邊界
【分類號】:G410
【正文快照】: 在道德和道德教育領域,“美德作為知識是否可教”,既是一個古老的經典命題,也是一個令世人時常疑惑的現(xiàn)實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人們不可避免地面臨兩難困惑:一方面,我們相信人的品格是在實踐中養(yǎng)成的,美德是“善”的經驗積累的結果。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依靠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龍良;亞麗;;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與完善[J];價值工程;2011年21期
2 王賀;;論孔子德育思想的踐行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年24期
3 郭穎;;從知識人到幸福人——對當代學校道德教育的檢視[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1年03期
4 劉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靈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5 周靜;;家庭德育中的“榜樣”效用及存在問題[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張夫偉;;道德教育:自由選擇與價值引導的二重變奏[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徐冬青;;關于學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4期
8 王欣;;道德教育與禮儀訓練的歷史演進及其關系辨析[J];黑河學刊;2011年08期
9 梁紅;;《三字經》對當今道德教育的啟示[J];教師;2011年24期
10 郭長征;;淺議優(yōu)化環(huán)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1年4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榮;;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教育價值[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劉榮才;;兒童道德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長效機制[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論道德教育的現(xiàn)代困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5 齊學紅;;道德教育的文化人類學視野[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蕊;;諾丁斯關懷理論及其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7 張華;;學校道德教育如何擺脫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圖道德教育思想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吳元訓;;德謨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韓偉;常家樹;;校園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諧需求[A];和諧社會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報告——首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5)[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樹偉;道德教育別玩“花臉”[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曾曉桃 袁國基 楊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潤10萬青少年[N];湖南日報;2009年
3 周艷;道德教育:從娃娃抓起[N];江蘇教育報;2010年
4 李淑貞;淺說道德教育[N];平頂山日報;2007年
5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6 王麗英;中日道德教育的異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柳艷芳 通訊員 趙士輝;如何造就心靈美好的未來一代[N];天津教育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宋曉夢;道德教育在探討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報;2004年
9 河南省鶴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別忘了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01年
10 記者 蔣增科;強化道德教育 推進均衡發(fā)展 為建設美好未來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N];咸陽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桂清;美國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陳瑞生;學校精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崔欣,
本文編號:886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8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