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后現代思考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后現代思考與實踐
【摘要】:本文重點探討了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后現代特征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作者單位】: 南京曉莊學院;
【關鍵詞】: 教學做合一 后現代特征 實踐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1091年出生于安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14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后赴美國留學,師從于號稱天字第一號的思想家杜威,頗受賞識,1917年學成回國。1926年籌建了后來馳名中外的曉莊師范。在曉師,陶先生與師生同勞動同生活,邊實踐邊思考,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陶志潔;建構英語教學中新的師生角色[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趙闖;;高校體育課教學分組的建構主義設計與試驗[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葉光華;董亞軍;;社會體育專業(yè)課程體系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與構建[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4 常蕤,馬志凌,佘少華;課程走向自組織——后現代課程理論之復雜性解讀[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5 鄭曉齊,張豫;柔性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實現途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李文輝;;構建和諧環(huán)境: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1期
7 畢超;地理網絡課程開發(fā)、設計的實踐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張家軍;后現代主義之于課程研究的意義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范兆雄;論美國課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溫榮;創(chuàng)建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過程觀[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尚淼;;工業(yè)設計課程模塊化模式教學探討[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6 彭虹斌;課程組織研究——從內容到經驗的轉化[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彭澤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鄧友超;論教育的理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永國;后現代主義視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大川;普通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構建與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柯聞秀;高校課程國際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4 趙明仁;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柳志紅;幼兒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陶亞奇;美國初中科學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學部分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肖海豐;探究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梁燕顏;試論幼兒發(fā)展為本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觀[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敏婕;美國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及其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等菊;道德教育:生態(tài)學視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論證[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漆新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現代價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芳;;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及現代意義[J];學周刊;2011年06期
2 陳紅亞;;“教學做合一”,讓課堂真正活起來[J];新課程(綜合版);2011年07期
3 許靜;;從“教學做合一”看素質教育[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6期
4 余浩;;“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探源[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金輝;;休閑培訓的可行性淺探[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6 朱小蔓;;立足現實,勇于實踐,推進陶研工作[J];生活教育;2011年11期
7 李成霞;;陶行知“生活教育”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J];學理論;2011年17期
8 蔡玲燕;;與我的學生共成長——用陶行知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工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2期
9 王強;;學校主導下的“三結合”網絡[J];教育;2011年18期
10 王麗;;1934年的素質教育[J];學習博覽;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俊德;;以陶為師教學做合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2 高靖;;教學做合一與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3 荊世華;;從“教學做合一”到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4 郭敏琰;;《陶行知文集》讀后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5 陳永東;;試論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與新課程教學改革[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6 魏仰文;;以陶為師絕不是為了昨天[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7 謝水芬;;試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辯證觀 兼論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統(tǒng)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8 李玉生;;要什么 學什么 教什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9 閻有生;;生活教育理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10 王鏡虞;;陶行知的教育哲學觀淺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軍;推動教育均衡配置優(yōu)質發(fā)展[N];文匯報;2006年
2 徐衛(wèi)紅;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論[N];光明日報;2005年
3 馬虹;試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論”[N];貴州民族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沈祖蕓;從“文體工程”到“文化攻略”[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祝彥;陶行知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及其實踐[N];學習時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張樹偉;暑假就到了,我們來讀陶行知[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云南彌勒縣教育局 趙應華;營造書香校園,,校長和教師先要心有陽光[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汪海燕;楊立威指出扎實開展陶研工作 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N];黃山日報;2007年
9 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 傅道彬;踐行陶行知思想服務新農村建設[N];黑龍江日報;2008年
10 胡錦生;創(chuàng)建和諧教育 培養(yǎng)和諧人才[N];定西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艷萍;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2 陳丞;試論陶行知的學習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列;新課改背景下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5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D];四川大學;2006年
6 洪二麗;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何飛;陶行知、晏陽初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的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申林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啟新;試論陶行知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陶克祥;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608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6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