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研究
【摘要】:陸九淵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他以槐堂書屋、象山精舍等書院為陣地,在授徒講學的同時,著力構(gòu)建他的“心學”體系,并逐漸形成了他的書院教育思想體系,在中國教育史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大放異彩的,對當時及后世書院和理學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文研究內(nèi)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書院的概念加以界定,借以說明陸九淵所經(jīng)營的槐堂書屋及象山精舍都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書院。 第二部分分析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及理論基礎(chǔ)。書香家世、官方持續(xù)恪守的“重文”政策、理學傳承與發(fā)展的需求構(gòu)成了重要的歷史背景。理論基礎(chǔ)包括政治和哲學兩個層面。 第三部分是梳理一下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發(fā)展的過程,大概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創(chuàng)辦槐堂書屋,是為初步形成期;二是參與鵝湖、白鹿等學術(shù)盛會,是為深化提升期;三是經(jīng)營象山精舍,此為完成建構(gòu)期。 第四部分是解讀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體系。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書院教育目的,,在于明理、讀書和做人;二是書院教育內(nèi)容,主要是道德、經(jīng)學、技藝和科舉教育;三是書院教育方法,分別論及教學方法和德育方法。 第五部分論及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影響和啟示,結(jié)合當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大學應以制造新思想、引領(lǐng)社會文明為使命,應該以培養(yǎng)“完人”為目標,還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批判精神為切入點。
【關(guān)鍵詞】:陸九淵 書院 書院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0-09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緒論9-19
- (一) 選題緣由9-10
- 1. 陸九淵在中國書院史上的特殊地位9-10
- 2.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10
- 3. 對宋代教育研究特色的不解情結(jié)10
- (二) 選題意義10-11
- 1. 理論意義10-11
- 2. 實踐意義11
- (三) 文獻綜述11-15
- 1. 原始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史料支撐11-12
- 2. 國內(nèi)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清晰的思路12-15
- 3. 國外研究成果為本文框架的構(gòu)筑帶來諸多思考的空間15
- (四) 研究的方法與思路15-17
- 1. 研究方法15-16
- 2. 研究思路16-17
- (五) 研究的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17-19
- 一、 相關(guān)概念解讀19-21
- 二、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及理論基礎(chǔ)21-33
- (一)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21-25
- 1. 書香家世21-23
- 2. “重文”政策的持續(xù)23-24
- 3. 理學的發(fā)展與傳承24-25
- (二)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chǔ)25-33
- 1. 政治理論基礎(chǔ)25-28
- 2. 哲學理論基礎(chǔ)28-33
- 三、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33-41
- (一) 創(chuàng)辦槐堂書屋:初步形成期33-34
- (二) 參與學術(shù)盛會:深化提升期34-38
- 1. 陸呂衢州之會35
- 2. 朱陸鵝湖之會35-36
- 3. 朱陸白鹿之會36-38
- (三) 象山授徒講學:完成建構(gòu)期38-41
- 四、 陸九淵的書院教育思想體系41-61
- (一) 書院教育宗旨41-45
- 1. 明理41-42
- 2. 立心42-44
- 3. 做人44-45
- (二) 書院教育內(nèi)容45-50
- 1. 道德教育45-46
- 2. 經(jīng)學教育46-47
- 3. 技藝教育47-49
- 4. 科舉教育49-50
- (三) 書院教育方法50-61
- 1. 教學方法50-56
- 2. 德育方法56-61
- 五、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影響和啟示61-69
- (一)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影響61-65
- 1. 成就槐堂書屋、象山精舍及鵝湖書院的歷史地位61-62
- 2. 培育“心學”及心學群體,與朱學相抗衡62-64
- 3. 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使得“陸王心學”盛極一時64-65
- (二) 陸九淵書院教育思想及實踐對當代高等教育的啟示65-69
- 1. 大學應以制造新思想、引領(lǐng)社會文明為使命65-66
- 2. 大學要以培養(yǎng)“完人”為目標66
- 3. 大學必須以養(yǎng)成學生自學和批判精神為切入點66-69
- 參考文獻69-75
- (一) 書籍類69-70
- (二) 論文類70-72
- (三) 外文類72-75
- 攻讀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75-77
- 后記77-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永德;;略論我國古代書院的教學特點[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2 章國平;陸九淵獨立型人格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陳明華;陸九淵德育思想的現(xiàn)實轉(zhuǎn)換[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顧厚順;淺析陸象山的人性論[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陳明華;鄒小平;;陸九淵“簡易工夫、剝落、優(yōu)游讀書”思想的現(xiàn)代啟示[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黃勇明;;陸九淵“主體性”教育心理思想及現(xiàn)代價值[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鄭慎德;中國書院教育與大學精神[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劉玲娣;宋代書院及宋代學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陳谷嘉,黃沅玲;論中國古代書院的教育理論及人文精神[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李定仁,趙昌木;論書院的教學特點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彭艷梅;陸九淵道德思想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陳明君;陸九淵教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劉磊;陸九淵經(jīng)典詮釋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4 耿曉麗;南宋時期理學家的童蒙教育思想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23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2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