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青少年道德脫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6 14:18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道德脫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道德脫離 移情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攻擊性


【摘要】:道德脫離是一種影響個體道德行為的認知機制,這種認知機制可以分離個體的非道德行為和內(nèi)在價值體系,以避免其行為違背價值標準可能帶來的自我制裁。對道德脫離的研究是當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也與轉型時期中國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本研究以青少年學生為對象,采用橫向研究設計,采用自陳式問卷,對廣東、湖南、海南、四川等地區(qū)選取1068名初、高中生及中職學生從認知因素(道德脫離)、個體因素(移情)、環(huán)境因素(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行為變量(攻擊性行為)等四個方面收集了相關數(shù)據(jù),并對道德脫離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因素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對青少年道德脫離心理結構與維度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青少年道德脫離包括道德辯護、有利比較、責任轉移分散、過失歸因及結果歪曲等五個維度。青少年道德脫離水平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三個變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是否學生干部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青少年道德脫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獨生子女的道德脫離水平在道德辯護和過失歸因兩個維度上高于非獨生子女。 2.青少年的移情能力、攻擊行為在男女性別上差異顯著。其中,男生的認知移情能力、情感移情能力顯著低于女生。攻擊行為層面的三個因子中,口頭攻擊因子及身體攻擊因子的男女性別差異都顯著。在移情能力上,是否獨生子女差異顯著,獨生子女的移情能力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 3.道德脫離和移情呈顯著負相關,和攻擊行為呈正相關,,且相關顯著。青少年道德脫離對攻擊行為的解釋率為21%,道德脫離能有效預測攻擊行為。青少道德脫離在移情和攻擊行為之間存在完全中介效應。 4.青少年道德脫離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情感溫暖這兩維度上相關不顯著,與父親情感溫暖維度呈現(xiàn)負相關,與父親懲罰嚴厲、母親懲罰嚴厲、父親過分干涉、母親過分干涉、父親偏愛被試、母親偏愛被試、父親拒絕否認、母親拒絕否認等維度都正相關。父母教養(yǎng)方式能顯著預測道德脫離情況
【關鍵詞】:道德脫離 移情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攻擊性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錄8-12
  • Contents12-16
  • 第一章 引言16-18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8-30
  • 2.1 道德脫離的概念18
  • 2.2 對道德脫離心理結構的研究18-20
  • 2.3 道德脫離的測量20-23
  • 2.4 關于道德脫離的相關研究23-27
  • 2.4.1 關于道德脫離發(fā)展的研究23-24
  • 2.4.2 關于道德脫離影響因素的研究24-25
  • 2.4.3 關于道德脫離與反社會行為的研究25-26
  • 2.4.4 關于道德脫離與道德情緒關系的研究26-27
  • 2.5 關于道德脫離的研究的評價27
  • 2.6 國內(nèi)關于道德脫離的研究27-30
  • 第三章 研究的總體設計30-38
  • 3.1 問題提出30-31
  • 3.2 研究的思路與理論構想31-32
  • 3.3 研究內(nèi)容32-34
  • 3.4 研究方法34
  • 3.4.1 研究對象34
  • 3.4.2 研究方法34
  • 3.4.3 研究工具34
  • 3.4.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方法與工具34
  • 3.5 研究程序與階段34-38
  • 第四章 青少年道德脫離結構維度的研究38-56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對象與方法38
  • 4.3 收集項目,編制預試問卷38-41
  • 4.3.1 項目的收集38-39
  • 4.3.2 編制預試問卷39-41
  • 4.4 編制正式問卷41-49
  • 4.4.1 研究對象41-42
  • 4.4.2 研究方法42
  • 4.4.3 項目分析42-43
  • 4.4.4 探索性因素分析43-45
  • 4.4.5 各層面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檢驗45-48
  • 4.4.6 因素命名48-49
  • 4.5 青少年道德脫離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49-53
  • 4.5.1 研究目的49
  • 4.5.2 研究方法49
  • 4.5.3 研究結果分析49-53
  • 4.6 青少年道德脫離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53-54
  • 4.7 分析與討論54-55
  • 4.7.1 在問卷的編制方面54-55
  • 4.7.2 問卷內(nèi)容討論55
  • 4.8 本章小結55-56
  • 第五章 青少年道德脫離特征分析56-66
  • 5.1 研究目的56
  • 5.2 研究假設56
  • 5.3 研究流程56-57
  • 5.3.1 研究工具56
  • 5.3.2 被試情況56-57
  • 5.3.3 統(tǒng)計分析方法57
  • 5.4 青少年道德脫離總體情況描述57-59
  • 5.5 青少年道德脫離的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59-63
  • 5.5.1 在性別上的差異59
  • 5.5.2 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59-60
  • 5.5.3 在是否學生干部上的差異60
  • 5.5.4 在年級上的差異60-63
  • 5.6 討論與分析63-64
  • 5.7 小結64-66
  • 第六章 青少年道德脫離和移情、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66-76
  • 6.1 研究目的66
  • 6.2 研究方法66-68
  • 6.2.1 研究對象66
  • 6.2.2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66-68
  • 6.3 研究結果68-72
  • 6.3.1 移情和道德脫離的相關研究68-69
  • 6.3.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道德脫離的相關研究69
  • 6.3.3 攻擊行為與道德脫離相關研究69-71
  • 6.3.4 移情和攻擊行為層面的相關研究71-72
  • 6.4 討論分析72-73
  • 6.5 結論73-76
  • 第七章 青少年道德脫離的影響因素研究76-84
  • 7.1 研究目的76
  • 7.2 研究方法76
  • 7.2.1 研究被試76
  • 7.2.2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76
  • 7.3 研究結果76-81
  • 7.3.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道德脫離的預測研究76-77
  • 7.3.2 道德脫離對攻擊行為的預測研究77-78
  • 7.3.3 道德脫離中介作用的研究78-81
  • 7.4 討論與分析81-82
  • 7.5 結論82-84
  •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84-90
  • 8.1 總討論84-87
  • 8.1.1 青少年道德脫離的特點及對德育的啟示84
  • 8.1.2 青少年移情、攻擊行為與道德脫離84-85
  • 8.1.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道德脫離85-86
  • 8.1.4 道德脫離的預測研究和中介研究86-87
  • 8.2 結論87-88
  • 8.3 創(chuàng)新88
  • 8.4 不足88-89
  • 8.5 展望89-90
  • 參考文獻90-9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96-98
  • 致謝98-99
  • 附錄99-10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曉琳;;霍夫曼移情理論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2 柳恒超;;恐怖主義根源的心理學分析[J];東岳論叢;2009年03期

3 王福益;;移情:兒童期家庭德育的關鍵[J];中國德育;2008年04期

4 賀更行;曾釗新;;論道德移情[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1期

5 徐婧;;青少年移情的道德教育價值初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年08期

6 劉猛;;移情理論對未成年人德育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年08期

7 王宏;;多學科視角下的偽善解讀[J];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8 楊韶剛;萬增奎;;父母文化程度與職業(yè)對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響研究[J];教育導刊;2009年05期

9 夏美萍;注重移情在兒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06期

10 鄭培秀;王向華;;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桂云;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格與道德敏感性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為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德育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石霏;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日常道德與商業(yè)道德[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姚利;兒童青少年價值觀、道德判斷與攻擊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036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036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1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