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20:04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學生 抑郁型認知風格 歸因風格 學業(yè)成績 干預措施


【摘要】:自Allport G.W在1937年首次提出認知風格以來,人們對它開展了大量研究,并獲取了豐富的經(jīng)驗。認知風格的研究,不僅開拓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擴展了我們的視野,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研究的深化和整合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在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應用研究,提高了人們學習和生活的質(zhì)量。國內(nèi)學者對各種認知風格,做了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但是抑郁型認知風格的研究才剛起步,國內(nèi)關于抑郁型認知風格的研究和報道較少,研究工具也較為欠缺。抑郁型認知風格是個體屢次遭遇負性生活事件后,其行為應對風格在與認知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負性認知風格。本研究通過引進和修訂認知問卷(Cognitions Questionnaire, CQ; Fennell and Campbell,1984),使之適用于我國的中學生,為了解目前我國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的狀況和各種應用研究提供了工具。 本研究在修訂問卷的基礎上,對山東省萊蕪市和濰坊市的583名初高中學生被試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利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和t檢驗、Friedman檢驗、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等得到以下結(jié)論: (1)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問卷的得分較低,總體狀況較好,所包含各維度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2)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存在性別差異,男性的抑郁型認知風格得分明顯高于女生; (3)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存在年級差異,高中生的抑郁型認知風格得分明顯高于初中生,表現(xiàn)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抑郁型認知方式更明顯的趨勢; (4)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存在地區(qū)差異,萊蕪市的中學生其抑郁型認知風格得分明顯高于生源為濰坊市的中學生的得分; (5)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各個維度得分及其總分與中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顯著的負相關; (6)回歸結(jié)果顯示,因果歸因、情緒影響、跨情境的普遍性三個因素,尤其是因果歸因,對成績的影響顯著且具有解釋力。 針對以上結(jié)論,本研究分析造成抑郁型認知風格與不同群體間差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營造寬松學習氛圍,加強社會支持;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樹立榜樣,增加替代性經(jīng)驗;進行歸因訓練,使學生能正確歸因等七條干預策略,為對預防和矯正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中學生 抑郁型認知風格 歸因風格 學業(yè)成績 干預措施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5.5;G444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表格目錄9
  • 圖表目錄9-10
  • 第一章 引言10-11
  • 第二章 概念界定11-19
  • 2.1 認知風格11-13
  • 2.1.1 認知風格研究歷史及其種類11
  • 2.1.2 認知風格研究的兩種主要趨勢11-12
  • 2.1.3 國內(nèi)研究綜述12-13
  • 2.2 抑郁型認知風格13-19
  • 2.2.1 抑郁型認知風格與習得性無助、自我效能感、學習效能感的關系探討15-16
  • 2.2.2 抑郁型認知風格與抑郁的關系16-17
  • 2.2.3 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傳統(tǒng)認知風格分類的比較17-18
  • 2.2.4 抑郁型認知風格與認知及人格的關系18-19
  •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22
  • 3.1 研究假設19
  • 3.2 研究對象、測量及統(tǒng)計工具19-20
  • 3.2.1 研究對象19-20
  • 3.2.2 測量工具20
  • 3.2.3 統(tǒng)計工具20
  • 3.3 研究程序與方法20-22
  • 3.3.1 量表項目的修改和問卷的擬定20-21
  • 3.3.2 量表正式施測21
  • 3.3.3 數(shù)據(jù)處理21-22
  • 第四章 結(jié)果與分析22-32
  • 4.1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的現(xiàn)狀22-23
  • 4.2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的差異23-27
  • 4.2.1 性別在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上的差異性23-25
  • 4.2.2 年級在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上的差異性25-26
  • 4.2.3 來源在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上的差異性26-27
  • 4.3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27-32
  • 4.3.1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研究27-28
  • 4.3.2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與學業(yè)成績的回歸分析28-32
  • 第五章 討論32-37
  • 5.1 中學生抑郁型認知風格的成因分析32-35
  • 5.1.1 客觀事件影響32-33
  • 5.1.2 個體內(nèi)部主觀因素影響33-35
  • 5.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35-37
  • 第六章 結(jié)論與建議37-45
  • 6.1 結(jié)論37
  • 6.2 教育建議37-45
  • 6.2.1 營造寬松學習氛圍,加強社會支持38-39
  • 6.2.2 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39
  • 6.2.3 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39-41
  • 6.2.4 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樹立榜樣,增加替代性經(jīng)驗41-42
  • 6.2.5 進行歸因訓練,使學生能正確歸因42-43
  • 6.2.6 加強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和非智力品質(zhì)的塑造43
  • 6.2.7 改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43-45
  • 參考文獻45-48
  • 致謝48-49
  • 附錄49-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壽欣,宋廣文;西方認知方式研究概觀[J];國外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2 魏慧平;陳健芷;劉愛書;;中國近10年來兒童抑郁研究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9期

3 袁潔;薛云珍;;認知問卷(CQ)的中文修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7期

4 史曉婷;洪煒;趙楠;印江;;高中生負性認知方式、反復思考與抑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6期

5 倪海;“習得性無助”學生及教育對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6 張萍;葛明貴;;論學業(yè)習得性無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轉(zhuǎn)換[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姜永杰;鄭航;;學習困難學生習得性無助及其干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徐增杰;李壽欣;;認知方式研究的趨勢與展望[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劉鳳瑜;兒童青少年抑郁發(fā)展的狀況與特點[J];教育改革;1997年02期

10 李壽欣,孟慶茂;師生間認知方式的相互作用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心理科學;1997年05期



本文編號:7611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11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1f3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