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爾批判教育研究的批判邏輯
本文關鍵詞:阿普爾批判教育研究的批判邏輯
【摘要】:作為美國新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的創(chuàng)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導批判教育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阿普爾對由右翼保守勢力主導的市場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場上,阿普爾表現(xiàn)出對社會草根群體的現(xiàn)實關懷;在批判方法上,阿普爾采取了情境化的關系分析進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爾致力于民主社會的教育重建,其實踐策略包括將批判性反思、學校變革、民主實踐的捍衛(wèi)與對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經(jīng)濟邏輯的抵制相結(jié)合的"非改革主義的改革",將教師、社區(qū)和社會活動家等眾多教育利益相關者動員起來積極參與學校教育變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實現(xiàn)教育領域的知識分子從單純以知識生產(chǎn)為目的的"學者"轉(zhuǎn)變?yōu)槟軌蚧谧约核l(fā)現(xiàn)的知識在政治和教育層面上為追求經(jīng)濟、社會和教育的平等與民主開展行動的"活動家"的身份重塑。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關鍵詞】: 阿普爾 批判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 教育重建
【基金】:2010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09
【正文快照】: 作為20世紀70年代美國新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的創(chuàng)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導批判教育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邁克爾·阿普爾與巴西批判教育家保羅·弗萊雷以及同在北美的亨利·吉魯和皮特·麥克勞倫等人一道對世界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和民主教育進程發(fā)揮著重要影響。然而,對于自己的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樊未晨;教育改革要 扎扎實實搞[J];山西教育(綜合版);2005年03期
2 蔣建華;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J];幼兒教育;2004年17期
3 許錫良;;教育改革應腳踏實地[J];教書育人;2006年21期
4 郭巧智;貫徹十三大精神,促進教育改革[J];教育導刊;1988年02期
5 ;《中華教育改革文論》征稿啟事[J];廣西教育;2005年17期
6 金·坎貝爾 ,王建華;加拿大的教育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9期
7 阿瑟·W·科姆士,趙希鏘;要轉(zhuǎn)變我們對教育改革的設想——重要的是注重人的因素[J];上海教育科研;1991年01期
8 ;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J];安徽教育;1992年04期
9 施涌;云南省教育改革專家咨詢組開會研究工作[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3年11期
10 李慧勤;;云南省教育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大規(guī)模調(diào)研[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福祥;;智慧與教育改革[A];首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2 瑞梅·法伯;徐衛(wèi)紅;;馬丁·路德論教育改革[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3 顧基平;;從教育立法看美國戰(zhàn)后教育改革[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4 瑞梅·法伯;徐衛(wèi)紅;;馬丁·路德論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顧基平;;從教育立法看美國戰(zhàn)后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7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歐陽軍;;網(wǎng)絡文化與教育[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趙冬梅;郭榮華;陳海云;張磊;;農(nóng)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的現(xiàn)狀與思考[A];2007年河北省電子學會、河北省計算機學會、河北省自動化學會、河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河北省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會、河北省軟件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玉萍;教育改革中的“三問”[N];中國改革報;2005年
2 舟曲縣坪定九年制學校 郭煒;教育改革之我見[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5年
3 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教授 丁玖;從奧運會想到教育改革[N];科學時報;2008年
4 符信;廣東編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N];廣州日報;2008年
5 民進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教育改革必須問計于民[N];科學時報;2008年
6 雷興雙 本報記者 田明霞;江油教育重建爭取資金4億元[N];綿陽日報;2008年
7 記者 孫傳海 通訊員 杜俊龍;中旗加快推進教育改革步伐[N];巴彥淖爾日報(漢);2008年
8 ;關于就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若干重大問題繼續(xù)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N];人民日報;2009年
9 記者 劉垠;知名人士建言教育改革[N];大眾科技報;2009年
10 袁岳;教育改革思路應有多方案[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5 康永久;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7 孫大廷;美國教育戰(zhàn)略的霸權(quán)向度[D];吉林大學;2008年
8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國化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曙婷;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小學校建筑空間及環(huán)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曉林;評析現(xiàn)代美國第二次教育改革[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建宏;簡論鄧小平的教育哲學觀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興國;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高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純青;衡南縣義務教育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5 吳萬春;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官明娟;九十年代美國克林頓的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卞亞南;論當前美國K-12教育改革[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姍姍;論新要素主義教育思潮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10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329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3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