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變探析
本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變探析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思想意識領域一系列新的課題不斷凸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作出調整以適應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與紛繁復雜的時空境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范式,不應再僅僅局限于其社會功能或政治功能,而應更強調對人的基本的教育和素質培養(yǎng)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范式。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范式 以人為本
【基金】: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戰(zhàn)略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創(chuàng)新及實踐研究(LO9I00050)
【分類號】:G41;D64
【正文快照】: 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最先提出“范式”理論并將其作為科學研究方法論,他指出范式是指科學研究中“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它們在一段時間里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盵1]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在一定時期內,也有一定的范式。它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沈壯海;;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新范式與新形態(tài)[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蘭;但堂淵;;新加坡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啟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3 高嶺梅;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歐元雕;王一雅;黃邦漢;;企業(yè)核心價值觀的范式轉換[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劉曉玉,童繼平;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2期
6 趙鳳偉;;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張正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范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樊永剛;;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機制的構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張婷婷;;論大學生藝術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寧伯曉;胡豐順;;對醫(yī)患關系的哲學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謝名家;;文化經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3 郭玉婷;;論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唐蘭蘭;;高等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探討[A];云南省高職高專教育分會第七次全體理事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龍強;;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北卷)[C];2012年
6 李龍強;;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7 顏燁;;安全社會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9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10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宗建;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權衡定律的機理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10 陶麗;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成長軌跡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胡孝忠;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徐鋒;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曉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悅;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樊新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分結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xiàn)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lián)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9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維岳;;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規(guī)律的發(fā)展理念[J];黨政干部學刊;2008年06期
2 王希永;如何搞好以人為本的思政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余玉花;陳洪連;;科學發(fā)展觀與人的發(fā)展目的——兼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高學全;姜德輝;;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人為本[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李忠華;;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黃躍秋;;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實現(xiàn)途徑[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年01期
7 楊淑珍;;馬克思主義人性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黃政;;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品質[J];理論與改革;2008年04期
9 李志強;張宗;;以人為本 關注民生——和諧社會視角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啟思[J];改革與開放;2009年05期
10 湯海生;;改革開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變遷[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芳;;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馬克思主義人學透視的時代價值[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2 孫慧玲;唐桂娟;;回歸生活世界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人學反思[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4 韓冰;;科學發(fā)展觀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6年
5 賴英騰;;談人的全面發(fā)展與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屆科學論文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6 趙子林;;淺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秀娟;;淺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A];實踐 理論 創(chuàng)新[C];2001年
9 崔銀花;;淺談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A];實踐 理論 創(chuàng)新[C];2001年
10 汪彬;;人性化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士全 淮化集團;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五大原則[N];淮南日報;2010年
2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李維維;立足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N];寧波日報;2009年
3 香河縣城區(qū)管理綜合執(zhí)法局 王亞娟 崔雪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為實現(xiàn)跨越凝聚力量[N];廊坊日報;2009年
4 安徽電力五河供電公司黨委書記 張德金;淺談如何開展縣級供電企業(yè)一線員工思想政治教育[N];華東電力報;2008年
5 孫軍保 陳國強 趙景山;提高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N];中國煤炭報;2009年
6 常文武;淺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價值[N];山西經濟日報;2009年
7 金振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主動進入網絡[N];中國包裝報;2000年
8 張曉;民營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N];工人日報;2011年
9 本報評論員;做好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大文章[N];解放軍報;2000年
10 劉榮東;基層思想教育模式要創(chuàng)新[N];新疆日報(漢);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金情;人的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3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4 胡凱;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潘玉騰;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人學基礎[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從標;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沈大光;非理性因素與思想政治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遼寧;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tài)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麗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廖志誠;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動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王健;論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原則的內涵及貫徹要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梁健;“以人為本”視野下的國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李忠華;論以人為本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建構[D];吉林大學;2006年
5 張妮娜;論“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6 余曉珍;“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發(fā)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彥梅;理解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芳明;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張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xiàn)過程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周琴;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D];重慶工商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82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8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