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誤區(qū)——對西方近二十年來有關興趣研究的總結與反思
本文關鍵詞: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誤區(qū)——對西方近二十年來有關興趣研究的總結與反思
更多相關文章: 學習興趣 激發(fā)與培養(yǎng) 學生學習 興趣研究 近二十年 興趣培養(yǎng) 學習材料 誤區(qū) 物理學 背景知識
【摘要】:正作為一名教師,您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有時一堂課下來索然無味而疲憊不堪,有時一堂課卻令人不知疲倦且興趣盎然。想想學生們的感受又何嘗不是如此:或者備感度日如年,期盼已久的鈴聲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或者深感時光飛逝,不期而至的鈴聲就是自己期待的結束。如此巨大的行為和心理反差,皆系源于有無興趣之故。教育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對興趣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 學習興趣 激發(fā)與培養(yǎng) 學生學習 興趣研究 近二十年 興趣培養(yǎng) 學習材料 誤區(qū) 物理學 背景知識
【基金】:湖南大學引進人才項目(HNU2010031) 教育部直屬高校專項研究經費資助
【分類號】:G442
【正文快照】: 作為一名教師,您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有時一堂課下來索然無味而疲憊不堪,有時一堂課卻令人不知疲倦且興趣盎然。想想學生們的感受又何嘗不是如此:或者備感度日如年,期盼已久的鈴聲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或者深感時光飛逝,不期而至的鈴聲就是自己期待的結束。如此巨大的行為和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J];石油教育;2001年01期
2 李建華;;借助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李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11期
4 周航;;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文教資料;2008年16期
5 凌廣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年09期
6 陳明林;;利用遠教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04期
7 盧海程;;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J];學周刊;2011年35期
8 葉清,萬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江西教育;1998年11期
9 羅永來;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的研究[J];四川教育;2001年Z2期
10 李榮柱;也談非智力因素[J];中華家教;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山;;關于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2 王彩霞;張麗華;;小學六年級學生認知靈活性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趙蘭蘭;汪玲;魯蕊;;目標定向、成就動機與興趣的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胡立華;;寓學于樂,樂中求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5 周永紅;;讓多媒體走進課堂[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6 鄒暉;;關于“親其師,信其道”的淺談[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李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探[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8 劉黎明;;試論斯賓塞的興趣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玉堂;;奏好課堂教學“三部曲”[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10 魏微;房美青;;教學與興趣培養(yǎng)——小議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影響[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明生;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N];海南農墾報;2007年
2 呂新;多角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N];平頂山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毛傳來;把學生的心拉回到課堂中來[N];浙江日報;2003年
4 何永輝(作者系資興市白廊一中教師);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N];郴州日報;2005年
5 張學超;興趣是上好一節(jié)課 的開始[N];甘肅日報;2007年
6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N];河南日報;2004年
7 孝感市高新區(qū) 史紅霞;讓學習不再成為“苦差役”[N];孝感日報;2007年
8 劉亞惠;什么才應是學生需要的興趣[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任玉貞;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N];商丘日報;2005年
10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教育局 李冬;興趣,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N];大眾科技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郝若平;家校合作:親師互動對學生學習品質與心理健康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晶晶;運用網絡電視媒體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業(yè)茹;學習興趣的發(fā)生學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3 胡相艷;網絡環(huán)境下的游戲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黎雯君;教師教學風格的轉變及其與學生學習關系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建華;教師績效反饋工具的開發(fā)與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李彪;基于社會系統(tǒng)理論的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秀榮;高中生學習動機、自信心與學習責任心之間的相關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冬梅;教師成為研究者[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亞娟;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學文;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的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74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7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