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教育視野中的美國教育政策:解讀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批判教育視野中的美國教育政策:解讀與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批判教育研究 美國教育政策 意識形態(tài)
【摘要】: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社會的教育政策呈現(xiàn)整體"右轉"的趨向,保守主義的右派在教育的市場化和可選擇性、國家課程、標準化考試等議題上的一致性與政策推進,使教育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引發(fā)了美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激烈爭論。作為教育"左派"的批判教育研究學者對右派的教育政策進行了深度的解析與批判,表達了批判教育研究的基本立場,對于我國當前教育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示。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批判教育研究 美國教育政策 意識形態(tài)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tǒng)研究”(BAA080012)
【分類號】:G571.2
【正文快照】: 20世紀80年代后,保守主義成為美國政治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整個政治和社會氣候日益右傾。美國教育政策之所以右傾,得益于右傾陣營成功重組,由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專制民粹主義、專業(yè)和管理的新中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實現(xiàn)了廣泛聯(lián)盟。右翼陣營在教育的市場化和可選擇性、國家課程、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鐘玲;論批判教育學的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基礎及對我國教育研究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2 邁克爾·阿普爾;羅燕;;誰改變了我們的常識?——美國教育保守主義運動與教育不平等[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周文葉;蘭璇;;批判教育學視野中的美國教育政策——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阿普爾教授訪談[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2期
4 吳亞林;;知識教育的基本設定及其哲學基礎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1期
5 王彥斌;;吉魯批判教育學視野下的師生觀[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彥麗;元林;;信息技術現(xiàn)代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影響與解決路徑[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鄭富興;;美國批判教育學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李克建;;結構主義教育研究:路向與譜系[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陳露茜;;美國“學校大辯論”的學術研究路徑回顧[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郭華;;論教學現(xiàn)實的社會建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4期
6 李霞;隱蔽課程建設之簡要考察[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1期
7 姚海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角色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12期
8 黃萍;;新型知識觀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知識的構建思考[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鄒禮躍;;芻議課程改革與政治[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10 郝明君;現(xiàn)代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易全勇;辛竹葉;;課程知識選擇與社會控制——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1949-1956)課程運營為個案[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鄧素文;;從提問方式看近現(xiàn)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變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6 宋德勇;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解讀[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9 藍波濤;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李傳英;幼兒園課程知識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阿艷芳;競爭與公平:優(yōu)質高中教育機會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汪恭敬;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林健生;大學場域中師生話語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修芳;社會博弈視野下的課堂教學公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迪;家庭背景對教師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東靖;保羅·弗萊雷的教師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謝麗娜;探究學習中“學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雷虹;以故事為主題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肖川;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與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魯潔;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條:塑造知識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霍華德·加德納;未來的教育:教育的科學基礎和價值基礎[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張華;批判理論與批判教育學探析[J];外國教育資料;1996年04期
5 孫俊三,謝麗玲;我國當代師生關系研究范式的揚棄和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G.巴朗迪埃,江小平;1966-1986年的意識形態(tài)[J];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11期
2 周國平;人品與智慧[J];小讀者;2003年11期
3 李普者;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政治結構的轉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呂國忱;意識形態(tài)生成結構新探[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許明;;中國問題:文藝學研究的當代性[J];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6 何一成;黃愛英;;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蘇大論戰(zhàn)的原因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王世誠;;當代中國新左派的歷史遺產(chǎn)與未來[J];探索與爭鳴;2006年10期
8 王超;;統(tǒng)一俄羅斯黨與“主權民主”[J];西伯利亞研究;2007年02期
9 周小李;肖鐵肩;;意識形態(tài)及其對社會認同的影響[J];求索;2008年12期
10 肖貽杰;劉純;;馬克思主義觀是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指南[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龍;陳粵;;美學和意識形態(tài)的虛妄——淺談保羅·德曼的“文學性”理論[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2 李樹剛;潘宏宇;;淺談“工程裝備型”礦井與企業(yè)安全文化建設[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子華;;走出傳統(tǒng)的泥沼——論朱熹義利觀的再生意涵[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chǎn)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付文慧;;從中國“尋根小說”的英譯透視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取向對翻譯文本選擇的影響[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顧穎;;市場經(jīng)濟中的產(chǎn)權結構、市場機制與意識形態(tài)——激勵制度的結構架設與功能整合[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江平;;思想解放與“兩個解放”[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7 吳承忠;陽純希;;國外游憩政策初探[A];區(qū)域合作:旅游業(yè)轉型和創(chuàng)新的平臺——第十二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小波;;語言·族群·意識形態(tài)[A];2005海峽兩岸臺灣文學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駱賢鳳;;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孔德昭;;論意識形態(tài)與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綦玉帥;意識形態(tài)的經(jīng)濟功能[N];社會科學報;2001年
2 劉燕明編寫;意識形態(tài)全球化的本質[N];社會科學報;2002年
3 鄭鈺;意識形態(tài)在美國外交中的作用[N];學習時報;2000年
4 宋燾;怪片新一代[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5 周軼君;女人彈:震波難消[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6 早報記者 黃力穎 楊小舟;安倍率最大商務團出訪東南亞[N];東方早報;2007年
7 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陶軍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 不斷增強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N];巴音郭楞日報;2009年
8 達巍;新“雙層記”[N];東方早報;2005年
9 李零;孔子的遺產(chǎn):從烏托邦到意識形態(tài)(上)[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10 李俊偉;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及其創(chuàng)新指向[N];學習時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對女性形象的敘述與展示[D];復旦大學;2005年
2 羅生全;符號權力支配下的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王曉梅;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探源[D];復旦大學;2005年
4 劉琛;圖像敘事:當代文化的視覺轉向[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5 包立峰;意識形態(tài)幻象與晚期資本主義現(xiàn)實[D];吉林大學;2009年
6 戚詠梅;深陷重圍的騎士精神——高文詩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綠色騎士》[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宏圖;都市敘事中的欲望與意識形態(tài)[D];復旦大學;2003年
8 方玨;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要[D];復旦大學;2006年
9 湯斌;英語疫情新聞中言據(jù)性語篇特征的系統(tǒng)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張保權;轉型社會中的經(jīng)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穎;從批評話語分析的角度看美國關于氣候變化的新聞報道[D];廈門大學;2008年
2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建榮;論張愛玲的文化歷史意義[D];華僑大學;2005年
4 陽春蘭;意識形態(tài)對文學翻譯的操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5 譚志成;發(fā)展我國民營銀行的經(jīng)濟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勇;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韓國華;美國報紙上中國報道的批評性語篇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胡雯;新聞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麗君;大眾語篇中的潛在意識形態(tài)[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唐玉娟;意識形態(tài)對譯者措辭的操縱[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31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3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