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UCT)編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UCT)編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大學生 項目分析 信度 效度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編制適合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理論基礎,為選拔創(chuàng)造性人才提供測評工具。 方法當代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的編制分成三個步驟:首先,采用文獻分析法,構建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型,確定測驗的測量結構和內容,初步編制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題目;其次,采用初步編制的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進行小樣本測試,通過項目分析進行項目篩選,最終形成形式、內容、難度基本平行的A和B兩套測驗;最后,運用A、B兩套測驗,在鄭州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等高校進行施測,獲得有效樣本576份(A、B測驗各288份),獲重測信度樣本44份,復本信度樣本50份。并以威廉斯創(chuàng)造力傾向測試量表及中國七因素人格量表作為效標測驗,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同時施測。 結果(1)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內容包括圖形發(fā)散、用途發(fā)散、想象力、聚合思維和產品改造5個項目。A和B測驗樣本在年齡、專業(yè)和學歷上呈現顯著差異(p0.05)。(2)A和B測驗各項目難度在0.31-0.40之間,A測驗難度為0.43,B測驗難度為0.40;A和B測驗各項目的項目鑒別指數D在0.30~0.36之間,各項目與總測驗的相關都在0.30以上。(3)A和B測驗各項目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2~0.95和0.82~0.89,A、B測驗的重測信度系數分別為0.94和0.93;各項目的復本信度系數大多為0.56~0.78,總測驗的復本信度為0.82;A和B各項目的Cronbach's a系數分別為0.62~0.76和0.63~0.78,A和B測驗的Cronbach's a系數分別為0.77和0.78。(4)A和B各項目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71-0.81和0.70~0.82;A和B測驗與威廉斯創(chuàng)造力傾向問卷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5)在年齡、專業(yè)和學歷變量上均存在統(tǒng)計顯著差異(p0.01)。 結論(1)測驗項目的難度適中、區(qū)分度優(yōu)良。(2)各種信度指標符合測量學要求。(3)測驗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實證效度理想。(4)A和B測驗基本平行。(5)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性別之間不存在差別,來自不同居住的大學生也不存在差別,但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學歷的大學生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存在著差別。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思維 大學生 項目分析 信度 效度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10
- 1 引言10-15
- 1.1 理論研究與文獻綜述10-13
- 1.1.1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內涵10-11
- 1.1.2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理論研究現狀11-12
- 1.1.3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測量工具研究現狀12-13
- 1.2 問題提出13-14
- 1.3 研究目的14
- 1.4 研究意義14-15
- 2 研究設計15-23
- 2.1 研究策略15
- 2.2 理論依據15-16
- 2.3 測驗內容框架的構建16-17
- 2.4 測驗項目的收集與編制17-18
- 2.5 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的預測驗研究18-20
- 2.5.1 被試18
- 2.5.2 測量工具與方法18
- 2.5.3 數據處理與項目分析18-20
- 2.6 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的正式施測研究20-21
- 2.6.1 被試樣本構成20
- 2.6.2 測量工具20-21
- 2.6.3 實施方法與程序21
- 2.7 測驗的測量學分析21-23
- 2.7.1 項目分析21
- 2.7.2 信度研究21-22
- 2.7.3 效度研究22-23
- 3 結果23-37
- 3.1 樣本的一般特征23
- 3.2 測驗項目分析23-25
- 3.3 測驗信度分析25-26
- 3.3.1 重測信度25
- 3.3.2 復本信度25
- 3.3.3 同質性信度25-26
- 3.4 測驗效度分析26-37
- 3.4.1 內容效度26-27
- 3.4.2 結構效度27-31
- 3.4.3 實證效度31-37
- 4 討論37-42
- 4.1 測驗的整體構思37
- 4.2 測驗的項目分析37-38
- 4.3 測驗的信度分析38
- 4.4 測驗的效度分析38-42
- 4.4.1 內容效度38-39
- 4.4.2 結構效度39-40
- 4.4.3 實證效度40-42
- 5 結論42-43
- 5.1 結論42
- 5.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42
- 5.3 研究的不足42-43
- 參考文獻43-45
- 附錄A 預測驗問卷45-50
- 附錄B 正式施測問卷50-52
- 附錄C 中國人人格7因素量表52-56
- 附錄D 威廉斯創(chuàng)造力傾向問卷56-57
- 個人簡歷57-58
- 致謝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辛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特色化開發(fā)[J];科技與企業(yè);1998年02期
2 張譯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音樂表演中的作用[J];大家;2011年15期
3 帥斌;;版畫教學意義的再認識[J];藝術·生活;2005年06期
4 薛素華;;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5 趙亮;岳巍;田歌;;音樂教育中創(chuàng)造力研究綜述[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6 李峗;;論哲學視域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質[J];內江科技;2011年08期
7 趙琪鳳;;高級漢語口語測驗兩種評分標準的信度比較[J];考試研究;2011年04期
8 李錦琴;;本科畢業(yè)論文創(chuàng)新性的分析與探討[J];文學教育(上);2011年07期
9 邵潔瓊;;淺談高中課本對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年07期
10 王念樓;;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丹;;淺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A];第四屆西部十二。▍^(qū))市物理學會聯(lián)合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仇建芳;;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的體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3 黃四林;林崇德;李會杰;;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特點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葉薇;;淺談基礎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尹鑫;代杰;;邏輯抽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兼談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6 高良啟;;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4年
7 蔡春梅;;在科技活動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研究[A];責任·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海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輔導論文征集論文匯編[C];2008年
8 唐廷祚;李曉霞;;化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9 翟宏;;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學報編輯工作中的運用[A];學報編輯論叢(第一集)[C];1990年
10 石克昭;;加強青少年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迎接加入WTO后的人才挑戰(zhàn)[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崇崗中心小學 付曙梅;淺談如何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N];撫州日報;2010年
2 廣饒街道顏徐學校 劉英;讓創(chuàng)造性思維走進英語課堂[N];學知報;2011年
3 萊蕪市鳳城高級中學 李玉鳳;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N];學知報;2011年
4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張愛紅;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心飛得更高[N];學知報;2011年
5 溫忠麟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α系數:晃而不倒的信度標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睡眠有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7 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 池麗萍;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葛紅艷 張景普 市委黨校;淺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向[N];盤錦日報;2010年
9 常州市武進區(qū)盧家巷實驗學校 沈丹萍;讓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花在和諧課堂中綻放[N];江蘇教育報;2010年
10 殷奎;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北京金融業(yè)[N];北京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世杰;兒童記憶成套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2 曾慧;中華成人智力量表老年常模的制定及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胡東紅;可能性構造空間理論與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配方思維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5 柏永全;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探究[D];東北大學;2006年
6 聶廣寧;絕經綜合征評定量表的研制與考評[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7 郭新峰;中風病臨床療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8 趙伶俐;審美概念理解對審美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影響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黃云臺;椎動脈型頸椎病量表的建立與臨床觀察評價[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10 張靜平;護士工作應激源量表的編制及常模的建立[D];中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書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D];遼寧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蕾;中學音樂欣賞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夏婧;數學開放題與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亞娟;論高等美術教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河南大學;2002年
5 韓基芳;中學地理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的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廣斌;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翁秀紅;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8 閻助榮;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9 常超;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文學作品[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李建華;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我見[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6298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2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