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獨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本文關(guān)鍵詞:教育獨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蔡元培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規(guī)律 獨立性
【摘要】:蔡元培是我國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中都有諸多成就。從他的"五育并舉"思想、大學理念和北大實踐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給后世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教育獨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靈魂,從他對教育目的闡述、教育目的實現(xiàn)路徑的探索均可以看出這一思想精髓。本文總結(jié)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獨立性,以期給今天的中國教育帶來若干啟示。
【作者單位】: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檔案館;
【關(guān)鍵詞】: 蔡元培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規(guī)律 獨立性
【分類號】:G40-092
【正文快照】: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在中國建立資產(chǎn)階級的教育體制,尤其是為改革和發(fā)展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分為兩大主題:一是關(guān)于教育內(nèi)容的闡述,即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愛春;教學改革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2 李靜;蕭友梅與北大音樂傳習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李濤;關(guān)于建國初期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的綜合述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楊世谷;蔡元培教育立國與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周大鳴;中國民族考古學的形成與考古學的本土化[J];東南文化;2001年03期
6 錢旭紅;潘藝林;;大學之道:求學問是,引領未來——反思大學的服務職能[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02期
7 劉鋒;蔡元培北大改革成功原因剖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年02期
8 黎霞;辛亥時期暗殺活動與光復會的關(guān)系[J];鄂州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9 李偉艷;蔡元培的社會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匡尹俊;蔡元培大學教育理念對大學學術(shù)管理的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天涯;;論蔡元培的民眾教育思想[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蓉;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岳龍;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張雪蓉;以美國模式為趨向:中國大學變革研究(1915—1927)[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宜勇;大學組織結(jié)構(gòu)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zhuǎn)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但昭彬;話語權(quán)與教育宗旨之共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胡志堅;自我統(tǒng)攝下的心理與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劍旄;蔡元培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向紅;論大學的文化品位[D];浙江大學;2002年
2 錢懿華;計算機模擬電學黑箱[D];蘇州大學;2002年
3 陳妙玲;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近代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孫新鳴;新時期語文導讀教學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瓊?cè)A;構(gòu)建“以美育人”的中學德育模式[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偉杰;高校學科帶頭人聘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尹國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杜芳;建國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美育思想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杜軍;論王國維文藝思想的現(xiàn)代性[D];青島大學;2004年
10 田全;論蔡元培的政治思想[D];吉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智;王棟;;改革開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年21期
2 肖鵬;;淺析我國教育目的的道德性[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4期
3 陳振航;;自由·教育·意識形態(tài)——簡論本體論語境中教育的目的與手段[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王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教育目的的幾點思考[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5 陳憲恩;;試論教育如何成就幸福[J];文教資料;2011年21期
6 趙新成;;后現(xiàn)代主義與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7 曹志遠;;道德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實踐[J];文學教育(中);2011年06期
8 李海艷;;解讀杜威的“教育目的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宿州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翟楠;;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異化:批判與反思[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1年06期
10 黃成濤;;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J];新課程(下);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肖鳳彬;;從社會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變[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3 李學;容中逵;;論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與懷特海的比較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許夢瀛;;論荀子的教育目的[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蔡芳;羅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目的——杜威“教育無目的”論的現(xiàn)實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耿淑玲;伍成泉;;從《抱樸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褚洪啟;;杜威的教育目的淺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娟華;;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踐行過程的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9 周衛(wèi)勇;;新傳統(tǒng)派教育目的論之歷史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姚家群;;赫爾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異同說[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瑾;一條走廊也能達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報;2009年
2 翟建會(作者單位系澤州縣下村鎮(zhèn)中學);教師要把育人放在重要位置[N];科學導報;2006年
3 肖擎;讓教育的價值觀明確起來[N];長江日報;2005年
4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向陽;德育:淡化“工作意識”強化“目的意識”[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英山縣長沖中學 馬燕 李友綱;談“嚴”說“愛”[N];黃岡日報;2006年
6 沈峰;給學生申辯的權(quán)利:一種看得見的民主[N];工人日報;2003年
7 沈 峰;給孩子申辯的權(quán)利[N];中國教師報;2003年
8 于偉;現(xiàn)代社會不重視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王加強邋范國睿;如何處理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武漢市洪山高級中學 黃榮光;教育藝術(shù)的理想追求:“至為無為”[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馮青來;文化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娜仁高娃;向“場”而生[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香蘭;從實體到過程:現(xiàn)代教育的思維轉(zhuǎn)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田道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楊進;論美好生活與學校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9 王本余;教育中的兒童基本權(quán)利及優(yōu)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徐波鋒;教育的審美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歐陽葉;民族文化視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目的人性論認識演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方建鋒;論影響我國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主要原因[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靜;蔡元培的教育倫理思想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5 鄭然;蔡元培教育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燕軍;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較分析—個人、家庭、國家教育目的的視角及其整合[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盧珊;盧梭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今教育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曹永國;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景霞;芻議教育中的懲罰[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平功波;布列欽卡教育科學思想述評[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603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0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