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因素的回歸分析
本文關鍵詞:影響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因素的回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大學生心理教育 回歸分析 高職 新生 心理適應性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的主要因素,為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大學生心理素質問卷、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ARS)、狀自評量表(SCL-90)、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驗(16PF)4個心理量表對云南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106名新生進行心理測驗,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結果 FARS、SCL-90、16PF的各因子對心理適應性的回歸方程為:Y=174.18-4.37X1-8.23X2-9.79X3-0.68X 4(t1=-2.42,P0.05;t2=-3.63,P0.01;t3=-3.48,P0.01;t4=-2.05,P0.05)。其中,Y為心理適應性,X1為精神病性,X2為職業(yè)目標困擾,X3為學習方法困擾,X4為幻想性。結論影響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的主要因素是:精神病性、職業(yè)目標困擾、學習方法困擾、幻想性。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云南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大學生心理教育 回歸分析 高職 新生 心理適應性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素質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內容。國家教育部2001年3月頒發(fā)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社政[2001]1號)文件中指出:“高等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和身體素質,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職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才康;大學新生生活困擾的初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滔;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大均,馮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概念和結構初探[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2 方一紅;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與高校心理素質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王滔;張大均;陳建文;;我國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20年的回顧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蔣重清;李敏;孟爽;;大學新生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5期
5 任俊,陳小異;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生活因素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任俊,高曉東,王濤;校園生活事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10期
7 王滔,張大均,陳建文;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特點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5期
8 腰秀平,張大均;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其走向[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馮家貴,韋新玲,蘭震;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江琦;大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考試績效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麗霞;青少年社會自我發(fā)展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吳定鋒;武術套路教練員的素質結構及自我評價[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3 李瑛;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郝建春;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整、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系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李麗;西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心理素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西營;大學生職業(yè)決策困難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7 李建松;大學生職業(yè)心理素質缺陷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譚錦花;研究生壓力反應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趙興奎;大學生社會責任心結構及發(fā)展特點[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魏燕;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基本結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崇德;智力結構與多元智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冉武紅;關于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3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年07期
4 王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對策[J];前沿;1995年05期
5 張大均,馮正直,郭成,陳旭;關于學生心理素質研究的幾個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張大均,郭成;探索教學心理規(guī)律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7 馮正直,張大均;中學生心理素質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8 張鳳琳,王振勇;重慶地區(qū)大學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調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9 龍立榮,陳雪玲;大學生非智力因素測查問卷的編制報告[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2期
10 錢含芬;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yè)成就相關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衍玲;小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曉玲;我校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1999年01期
2 王仲民;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幾點看法[J];石油教育;1997年10期
3 胡凱;我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4 沈健;論大學生心理教育[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5年04期
5 彭曉玲;試論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1997年05期
6 林昭雄;談談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內容及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竇先萍;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0年04期
8 夏余才;;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心理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16期
9 曹建明;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J];w,
本文編號:582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8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