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SEM潛變量交互效應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5 03:06

  本文關鍵詞:基于SEM潛變量交互效應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心理危機 結構方程模型 交互效應 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摘要】:當前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部分學生不堪重負極易陷入心理危機,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結構方程模型和潛變量效應分析與心理學結合的理論研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心理危機預警與評估方面還缺乏有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所以對影響心理危機的因素進行效應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本研究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特點及可能引起的后果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的必要性;概述了潛變量交互效應的建模原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建立了帶有交互項的結構方程模型,探究誘發(fā)心理危機的各因素與心理危機之間的路徑關系,對因素間的交互效應進行分析;詳述了構建預警機制的六個步驟,通過路徑系數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而求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總分,以心理健康得分為依據,可以快速地對學生所處的危機狀態(tài)的程度進行評估,根據預警評估的結果,針對學生所處的心理危機程度和狀態(tài)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應激源和應對方式在影響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存在顯著的交互效應。交互效應的結果并不簡單等于單一因素影響作用的疊加,而是大于或者小于單一因素影響的疊加和。應對方式在應激源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著不可忽視的調節(jié)作用,面對同種程度的壓力,不同的應對方式會帶給個體不同的壓力感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者應該更加注重對大學生成熟型應對方式的培養(yǎng),盡量避免不成熟型應對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危機 結構方程模型 交互效應 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41;G64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第一章 緒論9-15
  • 1.1 問題的提出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3
  • 1.2.1 大學生心理危機國內外研究現狀10-12
  • 1.2.2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國內外研究現狀12-13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創(chuàng)新13-15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3.3 論文研究內容及框架14
  • 1.3.4 論文創(chuàng)新點14-15
  • 第二章 大學生心理危機及預警理論15-24
  • 2.1 核心概念的介紹15-17
  • 2.1.1 心理危機的含義15-16
  • 2.1.2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含義16-17
  • 2.2 大學生心理危機形成的原因、特點及可能引起的后果17-23
  • 2.2.1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形成原因17-20
  • 2.2.2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20-21
  • 2.2.3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分類21
  • 2.2.4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21-22
  • 2.2.5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結果22-23
  • 2.3 心理危機預警的含義及其必要性23-24
  • 2.3.1.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的概念23
  • 2.3.2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的必要性23-24
  • 第三章 結構方程模型的概述及潛變量交互效應分析原理24-37
  • 3.1 結構方程模型的一般理論24-30
  • 3.1.1 結構方程模型的概念24-26
  • 3.1.2 結構方程模型的結構26-28
  • 3.1.3 結構方程模型的優(yōu)點28-30
  • 3.1.4 結構方程模型在心理學中的應用30
  • 3.2 交互效應的概念及其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30-31
  • 3.2.1 交互效應的概念30-31
  • 3.2.2 傳統(tǒng)統(tǒng)計技術分析交互效應的方法概述31
  • 3.3 潛變量交互效應分析的現實意義、主要的方法及國內外研究現狀31-32
  • 3.4 潛變量交互效應建模原理32-37
  • 3.4.1 帶有交互項的結構方程模型32-34
  • 3.4.2. 乘積項的測量指標及其測量方程34-35
  • 3.4.3 結構方程模型的評價35-37
  • 第四章 大學生心理應激源問卷的編制及其應用37-53
  • 4.1 問卷編制的目的37
  • 4.2 編制的過程與分析37-41
  • 4.2.1. 預測問卷的編制37
  • 4.2.2 因子分析37-39
  • 4.2.3 公因子的命名39
  • 4.2.4 信度檢驗39-40
  • 4.2.5 效度檢驗40-41
  • 4.3 我校大學生心理應激源,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特點41-53
  • 4.3.1 研究對象41
  • 4.3.2 研究工具41-42
  • 4.3.3 數據處理及分析42
  • 4.3.4 大學生心理應激源的調查結果分析42-45
  • 4.3.5 大學生應對方式的調查結果分析45-49
  • 4.3.6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分析49-53
  • 第五章 潛變量交互效應分析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中的應用53-69
  • 5.1 基于SEM交互效應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模型的實證分析53-64
  • 5.1.1 研究對象53
  • 5.1.2 數據處理與分析53
  • 5.1.3 探索性因子分析53-54
  • 5.1.4 預警指標體系54
  • 5.1.5 相關性分析54-56
  • 5.1.6 帶有交互效應的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56-63
  • 5.1.7 結論63-64
  • 5.2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構建64-69
  • 5.2.1 預警時期64-65
  • 5.2.2 預警對象及范圍65
  • 5.2.3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預警指標65-66
  • 5.2.4 預警信息的收集66
  • 5.2.5 預警信息的評估66-68
  • 5.2.6 危機處理68-69
  • 第六章 總結和展望69-70
  • 6.1 總結69
  • 6.2 本研究的局限與展望69-70
  • 致謝70-71
  • 參考文獻71-74
  • 附錄A74-76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洪麗;;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指標研究述評[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

本文編號:5202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202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ca2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