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彈性的視角看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
本文關鍵詞:從心理彈性的視角看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從心理彈性理論的視角探討了心理彈性保護性因素與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心理行為的關系,對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進行了客觀評價,并建議應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合一"的教育視角入手,不斷提升其心理彈性水平。
【作者單位】: 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遵義醫(yī)學院人文醫(yī)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心理彈性 留守經(jīng)歷 大學生 教育
【基金】: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FDY030)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前言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農民進城務工潮興起,90年代開始遍及全國,“留守兒童”在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1]。隨著我國社會改革日益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已逐步成為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熱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守兒童”數(shù)量的不斷增多,高校中有“留守經(jīng)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莉華;;具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的心理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同歸;;依戀理論中的幾個熱點問題概述——兼評胡平等《城市嬰兒依戀類型及判別函數(shù)的建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江榮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王東宇;小學“留守孩”個性特征及教育對策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5期
5 王季桃;;對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心理的探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6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分析與建議[J];教育科學;2002年04期
7 王秋香;;強勢與弱勢的錯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問題分析[J];理論月刊;2007年01期
8 葉敬忠,王伊歡,張克云,陸繼霞;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J];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2005年10期
9 鄧倩;;當代中國青年婚戀價值取向的調查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6年04期
10 張莉華;;具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的心理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麗芬;福清市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黃艷蘋;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晟;;大學生的心理彈性、積極情緒與壓力適應[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16期
2 王紅曉;;心理彈性與高職生心理健康[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任學亮;李文珠;;論大學生心理彈性和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4 曹瑞;盧國華;;心理彈性研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年03期
5 王玉花;;從心理彈性理論視角看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J];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10期
6 應湘;方佳燕;白景瑞;;外來務工子女心理彈性、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J];教育導刊;2011年03期
7 趙淑娟;鄭秀娟;劉嘉邦;;流動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現(xiàn)狀及啟示[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8期
8 李艷;陳昌文;;流動兒童的心理彈性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魅力中國;2009年34期
9 張莉華;;具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的心理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10 王濱;羅偉;;心理彈性發(fā)展的研究進展及評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敏;青少年情緒彈性及其對認知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蔡穎;心理彈性與壓力困擾、適應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書萍;上海市吸毒人員子女心理彈性的保護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駱鵬程;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人格、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3 陳晶晶;親子溝通特點對海外留守兒童社會行為影響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譚晟;考研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高登峰;大學生學習壓力、心理彈性、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蘇瑜;福建長樂3~5歲海外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狀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會麗;一般自我效能感訓練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彈性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8 周璐璐;同性戀者的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程麗;高考復讀生心理彈性及其與學習動機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9年
10 謝丹;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自尊發(fā)展的心理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從心理彈性的視角看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2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4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