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中國公學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15:17
本文關鍵詞:胡適與中國公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中國公學作為近代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其特殊的創(chuàng)辦歷史和管理模式在近代中國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胡適在中國公學的求學與掌校,與中國公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本文試圖重現(xiàn)中國公學真實面貌的同時,重在研究胡適與中國公學相互關系。通過對胡適與中國公學關系的探討,一方面揭示早期中國公學對胡適自由主義思想形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探究胡適“成名”之后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對中國公學命運改變所起的作用。 本文分為四章進行論述:第一章論述胡適與中國公學的早期淵源,中國公學的特殊吸引力成為胡適投考的重要原因,公學的民主管理模式使胡適受到民主氣息的“熏陶”,逐漸養(yǎng)成了參與意識。胡適與中國公學關系是本文研究的重點,貫穿文章的始終。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點,主要論述胡適擔任校長時期對中國公學的校務建設和學風的塑造。胡適擔任中國公學校長之后,參與改組校董會、調整院系、擴建學校,進行校務建設;承揚自由理念,培養(yǎng)了學校的民主氣息,實行“無為而治”,把中國公學的發(fā)展推向高峰。然而,由于個人自由主義思想言論的影響,開罪國民黨當局,學校的立案也受阻礙。第四章主要論述離任之后的胡適對中國公學擺脫困境及復興所做的努力及晚年的追憶。 中國公學的革命與民主傳統(tǒng)是胡適自由主義思想形成的早期重要淵源之一,而三十年代中國公學的發(fā)展與胡適的自由主義教育理念分不開,中國公學的立案因胡適個人的自由主義言論而受影響,其實質是胡適個人自由主義思想和三十年代國民黨“文化統(tǒng)制”的矛盾體現(xiàn)。
【關鍵詞】:胡適 中國公學 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522.72;K25
【目錄】:
- 內容摘要6-7
- Abstracts7-9
- 緒論9-16
- (一) 選題意義9-10
- (二) 學術前史10-14
- (三) 論文結構14-16
- 第一章 胡適與中國公學的早期淵源16-24
- (一) 中國公學的特殊吸引力16-17
- (二) “以大公無我之心,行共和之法”17-19
- (三) 民主氣息“熏陶”,“參與意識”養(yǎng)成19-22
- (四) 小結22-24
- 第二章 胡適對中國公學的校務建設24-34
- (一) 套上中國公學的“枷鎖”24-26
- (二) 整頓校務,參與改組校董會26-29
- (三) 調整院系,擴建學校29-32
- (四) 小結32-34
- 第三章 胡適對于中國公學學風的塑造34-49
- (一) 承揚自由理念,培養(yǎng)民主氣息34-38
- (二) “無為而治”,迎來中國公學發(fā)展的“高峰期”38-41
- (三) 開罪國民黨,立案受阻41-47
- (四) 小結47-49
- 第四章 離任后的胡適與中國公學49-57
- (一) 以校董身份調解學潮49-52
- (二) 參與中國公學的復興計劃52-54
- (三) 對于中國公學的回憶54-55
- (四) 小結55-57
- 結語57-59
- 參考文獻59-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涂懷京;胡適出掌中國公學的實績[J];安徽史學;2000年01期
2 張雪蓉;1920年代東南大學的董事會制度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李喜所;李來容;;清末留日學生“取締規(guī)則”事件再解讀[J];近代史研究;2009年06期
4 王晴佳;學潮與教授:抗戰(zhàn)前后政治與學術互動的一個考察[J];歷史研究;2005年04期
5 王奇生;;戰(zhàn)時大學校園中的國民黨:以西南聯(lián)大為中心[J];歷史研究;2006年04期
6 蔣寶麟;;抗戰(zhàn)時期的國家與大學政治文化:中央大學“易長”研究[J];史林;2009年03期
7 胡志亮;;中國新公學的特殊老師——王云五[J];教師博覽;2000年05期
8 蔡愛麗;;權威在中國公學——中國公學“倒馬”“擁馬”學潮探因[J];蘭州學刊;2006年05期
9 桑兵;;大學與近代中國——欄目解說[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趙映林;;求學中國公學是成就胡適的第一塊基石[J];文史雜志;200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愛麗;中國公學學潮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胡適與中國公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2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2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