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心理韌性與歸因風格、壓力困擾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三學生心理韌性與歸因風格、壓力困擾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二十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新研究思潮,它關注人性中的積極層面,開辟了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新趨向、新視野和新領域,成為心理學研究中極具生命活力的生長點。心理韌性(Resilience)作為積極心理品質中的核心概念,關注的是個體在高危環(huán)境和重大挫折中出現(xiàn)的良好適應現(xiàn)象,其研究成果對于提高個體的抗壓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本研究采用心理韌性量表、歸因風格量表和壓力困擾量表對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安化縣和瀏陽市北圣鎮(zhèn)三地五所學校的768名高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重點探討以下幾個問題:(1)了解高三學生心理韌性的特點及其與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的關系;(2)建立心理韌性、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之間的關系模型;(3)通過問卷調查所收集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提出相應的教育改革措施。 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大部分(85.2%)的高三學生,其心理韌性水平處于中等偏上,但仍有14.8%的高三學生心理韌性水平偏低。 第二,高三學生的心理韌性水平在性別和是否獨生子女這兩個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女生的心理韌性水平顯著高于男生,非獨生子女的心理韌性水平顯著高于獨生子女。 第三,積極歸因和歸因風格總分與心理韌性存在顯著正相關,消極歸因與心理韌性存在顯著負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心理韌性對歸因風格存在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第四,心理韌性與壓力困擾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壓力困擾對心理韌性存在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第五,積極歸因和歸因風格總分與壓力困擾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消極歸因與壓力困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壓力困擾對歸因風格存在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第六,,心理韌性在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第七,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本研究從提高心理韌性水平、調整歸因風格類型和改善壓力困擾狀況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以期對教育工作者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由此可見,高三學生心理韌性、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歸因風格不僅對壓力困擾產(chǎn)生直接影響,而且通過心理韌性對壓力困擾產(chǎn)生間接影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三者的關系,實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高三學生 心理韌性 歸因風格 壓力困擾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緒論11-28
- 1.1 選題背景11-12
- 1.2 選題意義12-13
- 1.2.1 理論意義12
- 1.2.2 實踐意義12-13
- 1.3 心理韌性的研究現(xiàn)狀13-21
- 1.3.1 定義研究13-14
- 1.3.2 結構研究14-15
- 1.3.3 模型研究15-21
- 1.4 歸因風格的研究現(xiàn)狀21-24
- 1.4.1 概念界定21
- 1.4.2 維度分析21-24
- 1.5 壓力困擾的研究現(xiàn)狀24-28
- 1.5.1 定義研究24-25
- 1.5.2 成因探究25-28
- 第二章 問題提出與研究假設28-34
- 2.1 問題提出28-32
- 2.1.1 歸因風格和心理韌性的關系研究現(xiàn)狀28
- 2.1.2 心理韌性與壓力困擾的關系研究現(xiàn)狀28-29
- 2.1.3 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的關系研究現(xiàn)狀29-30
- 2.1.4 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現(xiàn)狀30-31
- 2.1.5 前人研究之不足31-32
- 2.1.6 本研究創(chuàng)新點32
- 2.2 擬研究的問題32-33
- 2.3 研究思路33
- 2.4 研究假設33-34
- 第三章 研究方法34-38
- 3.1 被試34
- 3.2 研究工具34-37
- 3.2.1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34-35
- 3.2.2 歸因風格量表35-36
- 3.2.3 壓力困擾量表36-37
- 3.3 研究程序37
- 3.4 數(shù)據(jù)處理37-38
-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38-47
- 4.1 心理韌性的特點分析38-39
- 4.1.1 人數(shù)分布38
- 4.1.2 差異分析38-39
- 4.2 心理韌性與歸因風格、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39-43
- 4.2.1 歸因風格與心理韌性的關系分析39-41
- 4.2.2 心理韌性與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41-42
- 4.2.3 歸因風格與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42-43
- 4.3 心理韌性在歸因風格和壓力困擾之間的中介效應43-47
- 第五章 綜合討論47-53
- 5.1 心理韌性的特點分析47-50
- 5.2 心理韌性與歸因風格、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50-51
- 5.2.1 心理韌性與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50
- 5.2.2 心理韌性與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50-51
- 5.2.3 歸因風格與壓力困擾的關系分析51
- 5.3 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分析51-53
- 第六章 教育啟示53-58
- 6.1 提高心理韌性水平53-55
- 6.2 調整歸因風格類型55-56
- 6.3 改善壓力困擾狀況56-58
-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58-60
- 7.1 研究結果58-59
- 7.2 研究展望與不足59-60
- 參考文獻60-64
- 致謝64-65
- 附錄 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5-66
- 附錄 B 調查問卷(部分)66-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晶;丁玲;;高職生歸因風格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丁珂;;高三學生的自我概念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職業(yè)技術;2010年06期
3 李韌;劉先華;;高中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12期
4 王芳芳;劉德華;崔明;;初中優(yōu)、差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2年03期
5 李娟,李輝,黃高貴;影響貧困民族地區(qū)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探析[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6 王麗君;論教師心理健康[J];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10期
7 張向葵;田錄梅;暴占光;聞明晶;;男女兩性在文化震蕩、心理健康及其關系中的差異比較[J];心理科學;2006年02期
8 譚平;彭豪祥;;710名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謝言梅;;家庭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子女心理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大理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10 雷泉;易文濤;;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6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學;彭紅;雷宏;吳爽;;高三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德心共育 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重慶市高校20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3 趙國明;任未多;;體育鍛煉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4 秦s
本文編號:339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3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