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念特征及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06:43
“正念”這一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禪宗,后由美國心理學家卡巴金引入到心理治療中!罢睢边@一概念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并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與接受,逐漸成為積極心理學中一個新的流派。由于學界對“正念”這一概念并沒有統(tǒng)一確切的界定,因此產生了版本眾多的正念量表。我們采用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由Brown和Ryan所編制的知覺正念量表(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以下簡稱MMAS)。該量表對正念的定義為:注意和意識到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而將全部注意力關注在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將全部注意力關注在當下已經包含接納的態(tài)度。考慮到文化差異問題,西方學者編制的知覺注意正念量表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國中學生的正念測量,因此對量表進行修訂非常必要。同時有研究表明正念與共情、親社會行為之間緊密相關。為有效測量和提高中學生的正念水平,共設計三個研究。研究一為正念量表的修訂研究:首先將英文原版的知覺正念量表(MAAS)翻譯為中文,并檢驗中文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二為測驗中學生正念水平研究:使用修訂后的中文(MAAS)正念量表,對重慶地區(qū)608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測量中學生的正念水平。...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正念
2.1.1 正念定義
2.1.2 正念治療的發(fā)展史
2.1.3 正念的主要方法
2.1.4 正念治療的理論基礎
2.1.5 正念治療的神經生理機制
2.2 正念的測量工具
2.2.1 正念量表
2.2.2 抑郁量表
2.2.3 自尊量表
2.3 正念量表修訂
2.4 親社會行為
2.4.1 親社會行為定義
2.4.2 親社會行為測量
2.5 共情
2.5.1 共情定義
2.5.2 共情測量
2.6 正念與親社會行及共情的關系
3 問題提出
3.1 以往研究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義
4 研究一 正念量表修訂
4.1 研究目的
4.2 被試
4.3 研究工具
4.4 信度檢驗
4.5 項目區(qū)分度
4.6 結構效度
4.6.1 探索性因素分析
4.6.2 驗證性因素分析
4.7 校標效度
4.8 結果與討論
5 研究二 中學生正念特征
5.1 研究目的
5.2 被試
5.3 研究工具
5.4 中學生正念水平總體狀況
5.5 中學生正念水平性別差異
5.6 中學生正念水平年級差異
5.7 共情在正念與親社會行為的中介效應
5.8 結果與討論
6 研究三 正念訓練對中學生正念水平提升
6.1 研究目的
6.2 實驗設計
6.3 數(shù)據結果
6.4 結論與討論
7 研究結果與討論
7.1 研究結果
7.2 研究不足
8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問卷樣本
附錄B:英文原版知覺正念量表(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2]簡版中文五維度正念問卷在大學生和運動員群體中的結構效度檢驗[J]. 鐘伯光,張春青,姒剛彥,劉靖東.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6(01)
[3]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 溫忠麟,葉寶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5)
[4]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段泉泉,勝利.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09)
[5]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J]. 陳思佚,崔紅,周仁來,賈艷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02)
[6]正念療法的興起、發(fā)展與前景[J]. 于璐,熊韋銳. 學理論. 2011(12)
[7]西方心理學對禪定的功效研究[J]. 熊韋銳,于璐.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8]青少年親社會傾向量表的修訂[J]. 寇彧,洪慧芳,譚晨,李磊.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7(01)
博士論文
[1]正念療法的人性論迷失與復歸[D]. 熊韋銳.吉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初中生親子關系、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趙容.河南大學 2013
[2]大學生移情問卷的編制及其與感戴的關系研究[D]. 趙會青.河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51268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正念
2.1.1 正念定義
2.1.2 正念治療的發(fā)展史
2.1.3 正念的主要方法
2.1.4 正念治療的理論基礎
2.1.5 正念治療的神經生理機制
2.2 正念的測量工具
2.2.1 正念量表
2.2.2 抑郁量表
2.2.3 自尊量表
2.3 正念量表修訂
2.4 親社會行為
2.4.1 親社會行為定義
2.4.2 親社會行為測量
2.5 共情
2.5.1 共情定義
2.5.2 共情測量
2.6 正念與親社會行及共情的關系
3 問題提出
3.1 以往研究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義
4 研究一 正念量表修訂
4.1 研究目的
4.2 被試
4.3 研究工具
4.4 信度檢驗
4.5 項目區(qū)分度
4.6 結構效度
4.6.1 探索性因素分析
4.6.2 驗證性因素分析
4.7 校標效度
4.8 結果與討論
5 研究二 中學生正念特征
5.1 研究目的
5.2 被試
5.3 研究工具
5.4 中學生正念水平總體狀況
5.5 中學生正念水平性別差異
5.6 中學生正念水平年級差異
5.7 共情在正念與親社會行為的中介效應
5.8 結果與討論
6 研究三 正念訓練對中學生正念水平提升
6.1 研究目的
6.2 實驗設計
6.3 數(shù)據結果
6.4 結論與討論
7 研究結果與討論
7.1 研究結果
7.2 研究不足
8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問卷樣本
附錄B:英文原版知覺正念量表(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2]簡版中文五維度正念問卷在大學生和運動員群體中的結構效度檢驗[J]. 鐘伯光,張春青,姒剛彥,劉靖東.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6(01)
[3]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 溫忠麟,葉寶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5)
[4]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段泉泉,勝利.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09)
[5]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的修訂及信效度檢驗[J]. 陳思佚,崔紅,周仁來,賈艷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02)
[6]正念療法的興起、發(fā)展與前景[J]. 于璐,熊韋銳. 學理論. 2011(12)
[7]西方心理學對禪定的功效研究[J]. 熊韋銳,于璐.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8]青少年親社會傾向量表的修訂[J]. 寇彧,洪慧芳,譚晨,李磊.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7(01)
博士論文
[1]正念療法的人性論迷失與復歸[D]. 熊韋銳.吉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初中生親子關系、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趙容.河南大學 2013
[2]大學生移情問卷的編制及其與感戴的關系研究[D]. 趙會青.河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51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512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