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4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世謙;;多元智能理論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6期
2 王君玲;王艷;孟雙明;許琳;;多元智能理論與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1期
3 姚敏;;多元智能理論研究綜述[J];科學之友(B版);2009年04期
4 葉潔;;多元智能理論在新課程中的實施[J];消費導刊;2009年17期
5 劉清;;多元智能理論與新型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6 郭靜;;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圖書館藏書建設(sh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21期
7 郭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我國聲樂教育評價改革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年03期
8 唐長江;;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教師教學觀及其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12期
9 李亞東;田凌暉;;多元智能理論觀照下的學生評估[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9期
10 林鳳嶺;;多元智能理論:數(shù)學教學課程改革的新支點[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兆芬;;《教師多元智能訓練的研究》結(jié)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2 李艷波;;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教育教學的啟示[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3 王淑雙;;論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4 李艷波;;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教育教學的啟示[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5 徐永明;;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羅國鳳;;淺談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構(gòu)建校本培訓機制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7 丁兆芬;;教師多元智能訓練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潘清;曹玉民;;試析新課程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化學實驗評價[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shù)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丁芳;;多元智能與高中美術(shù)新課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郭鴻;;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fā)掘?qū)W生多元潛能[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范緒鋒;多元智能理論應(yīng)當怎樣借鑒?[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安定區(qū)東關(guān)小學 董淑琴;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學校管理的實踐探討[N];定西日報;2007年
3 通訊員 羅堅紅 孫華;活動·互動·生動[N];中山日報;2008年
4 宿遷市宿豫區(qū)蔡集中心小學 高翔;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fā)學生潛能[N];江蘇教育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李林巖;開啟心智的金鑰匙[N];吉林日報;2005年
6 安定區(qū)東關(guān)小學 董淑琴;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開啟學生的成材之門[N];定西日報;2008年
7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陶西平;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推進素質(zhì)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洪云 王桃興;楚雄市穩(wěn)步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N];楚雄日報(漢);2010年
9 徐州財經(jīng)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副校長 劉景忠;投入到學習上的精力不足,怎么辦?[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孫笑秋 ;用多元智能理論辦出精品校[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成;數(shù)字化教學游戲的概念、模型與開發(fā)技術(sh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淑慧;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4 張榮偉;教育共同體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蘇州大學;2006年
5 萬偉;亦續(xù)亦斷[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區(qū)基礎(chǔ)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代建軍;論我國當前中小學課程運作機制的轉(zhuǎn)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袁磊;“農(nóng)遠工程”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曹俊軍;反思與構(gòu)想:我國基礎(chǔ)教育新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暉;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激發(fā)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2 劉鳳鳳;高中生智能傾向的實證分析及生物學教學策略優(yōu)化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嵐;從多元智能理論視角看大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多元智能大學英語教學[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張一鳴;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鄭蓉;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石芮;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D];河南大學;2011年
7 李鵬志;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中的校本培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薛微微;中學語文教學多元智能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景;人際交往智能和自知內(nèi)省智能的培養(yǎng)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王威;美國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中小學學生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34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3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