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懷特海論教育的目的

發(fā)布時間:2018-07-23 21:04
【摘要】:英國思想家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作為機體(過程)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其教育目的觀深受其機體(過程)哲學的影響,同時還源于他對現(xiàn)代人自由的喪失和教育異化的深刻反思。懷特海提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專門知識的人才,為此,教育是一種融知識在內(nèi)的(文化)智慧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感和崇敬感的人才。
[Abstract]:Alfred, British thinker. Norse. As the founder of the philosophy of organism (process), Whitehead's view of educational purpos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philosophy of organism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ems from his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loss of freedom and educational alienation of modern people. Whitehead puts forward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talents who have both culture and special knowledge. Therefor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wisdom education that integrates knowledge, and the highest aim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懷特海美育思想研究”(09XZX01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雯;;生態(tài)論文藝學的社會生態(tài)維度[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劉長林,李云飛;試析陳獨秀的“以科學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3 張慶華;;高校法學教師研究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年17期

4 陳玉璽;知識創(chuàng)新及其認識活動的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旨趣的實踐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初宇平,秦立清;先進文化與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Z1期

7 郭翠菊;論懷特海的教育藝術思想[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8 郭翠菊;;論教師教育中教育學教學的“史·思·用”三維模式[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林成滔;;20世紀西方學界科學與宗教關系研究的歷史脈絡[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吳國盛;;芒福德的技術哲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一鳴;;大科學時代的科學與宗教[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劉益宇;;兩種信仰系統(tǒng)的“和而不同”——科學與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王志芳;;簡單性維度下科學的真與美[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4 高原;;“智識”的科學與“真如”的佛法——太虛大師科學思想探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5 郭佩惠;;論文化多樣性與和諧文化[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7 汪幫瓊;;論知識的客觀本質(zhì)及其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復雜意義[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8 孫紅霞;;18-19世紀浪漫主義反科學思潮[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9 唐代興;;生命倫理學研究的當代視域與方法[A];倫理研究(生命倫理學卷·2007-2008)上冊[C];2007年

10 陳偉功;;價值:過程倫理學的基礎[A];后現(xiàn)代哲學與生態(tài)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劉國平;經(jīng)濟系統(tǒng)進化及動因[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3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zhì)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閆宏秀;技術進步與價值選擇[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張德昭;內(nèi)在價值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陸文龍;小學體育課運用游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羅國鋒;洪宗禮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軼;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內(nèi)容及策略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陶艷;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激勵性評價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宏丹;《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精神生態(tài)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寶峰;莊子技術哲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肖春平;社會的空間想象[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史潔;麥蓋提縣刀郎木卡姆的傳承考察[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智;王棟;;改革開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年21期

2 肖鵬;;淺析我國教育目的的道德性[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4期

3 吳偉明;;淺談健美操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年06期

4 大衛(wèi)·洛伊;武云鵬;;過程心理學之哲學思想[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陳振航;;自由·教育·意識形態(tài)——簡論本體論語境中教育的目的與手段[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王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教育目的的幾點思考[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7 楊麗;溫恒福;;我國懷特海有機哲學研究85年[J];求是學刊;2011年04期

8 王世紅;;懷特海過程哲學視野中的知識觀[J];學術交流;2011年06期

9 陳憲恩;;試論教育如何成就幸福[J];文教資料;2011年21期

10 趙新成;;后現(xiàn)代主義與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學;容中逵;;論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與懷特海的比較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劉明;;懷特海與教育:實踐和思想[A];2002年全國自然辯證法學術發(fā)展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高峰強;陳英敏;;懷特海有機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融通及啟示[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肖鳳彬;;從社會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變[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6 唐力權;錢吉利;;《〈周易〉與懷特海之間——場有哲學序論》[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7 高峰強;葉浩生;彭運石;;過程(建設性后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張文喜;;從過程哲學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批判——讀派莫萊的《馬克思和懷特海:過程、辯證法和資本主義批判》[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許夢瀛;;論荀子的教育目的[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孟星;;校園文化建設及其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的功能[A];貫徹“十七大”精神,建設先進校園文化——廣西首屆校園文化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為華;沉湎懷特海[N];中國教育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陶春;懷特海與中國[N];學習時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陳瑾;一條走廊也能達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報;2009年

4 (美)小約翰·B.科布 (美)大衛(wèi)·R.格里芬 (臺灣)俞懿嫻 寇東亮 鄭偉 宇杰 曲躍厚/編譯;懷特海 和諧回應東方[N];社會科學報;2002年

5 宇杰 曲躍厚;懷特海與中國[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翟建會(作者單位系澤州縣下村鎮(zhèn)中學);教師要把育人放在重要位置[N];科學導報;2006年

7 肖擎;讓教育的價值觀明確起來[N];長江日報;2005年

8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向陽;德育:淡化“工作意識”強化“目的意識”[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盧國華;奇思妙想展智慧[N];閩北日報;2009年

10 本報評論員;確立三個支點 明確教育目的[N];檢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銘;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哲學及其宗教文化意蘊[D];浙江大學;2005年

2 張香蘭;從實體到過程:現(xiàn)代教育的思維轉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惠淑;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但昭明;機體生成之道[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盧建筠;教育思維方式轉向之透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馮青來;文化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喜娟;美國綜合高中發(fā)展危機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洪偉;當代中國中小學紀律實踐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歐陽葉;民族文化視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目的人性論認識演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文;懷特海教育思想述評[D];汕頭大學;2008年

4 方建鋒;論影響我國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主要原因[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柳燁;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李鴿飛;20世紀下半葉美國中等教育目的的演變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曉潔;基于懷特海攝入理論的課堂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張建強;理性主義文化模式內(nèi)涵的轉換與懷特海的有機論重構[D];山西大學;2004年

9 張燕軍;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較分析—個人、家庭、國家教育目的的視角及其整合[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10 邱陽;懷特海教育哲學對網(wǎng)絡課程設計的啟示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406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406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13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