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控制源、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本文選題:大學生 + 心理控制源。 參考:《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摘要】:目的考察大學生心理控制源、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方法采用問卷法對337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①心理控制源、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相關顯著;②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內(nèi)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和交友困擾能夠顯著預測總體主觀幸福感(R2=0.157,P0.001)。結(jié)論心理控制源、人際關系困擾對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personal di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37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1) locus of control, interpersonal di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ch dimens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ernal control, influential others and friends disturbance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overall subjective well-being (R2N 0.157, P0.001). Conclusion the locus of control and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沈陽音樂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齊原;;高中生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與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9期
2 張晨;班蘭美;李彩娜;;人際關系困擾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2期
3 甘雄;李承宗;;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年04期
4 張靈;鄭雪;嚴標賓;溫娟娟;石艷彩;;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2期
5 李峰;;關于控制源研究的介紹[J];心理學動態(tài);1993年01期
6 洪冬美;;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對大學生自我肯定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7 曹科巖;曾亞純;;大學生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8 莫書亮;沈蔡嫻;周宗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秀花;;運用互動教學,構(gòu)建和諧課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2期
2 顏茵;當代中學生人際交往的表現(xiàn)、特點以及歸因分析[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3 陳艷麗;李化樹;;關注班集體中的非正式群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02期
4 盧敏;殷恒嬋;郭建富;;人際關系在運動影響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5 許文郁;;試論社會交往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作用[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甘秀英;楊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交往的關系研究[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郭向東;;試析英語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陸開悟;唐柏林;;大學生生命情感異化的現(xiàn)狀及成因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7期
9 曾琴;;對大學新生人際適應問題的思考[J];滄桑;2009年06期
10 陳小華;;大學生人際關系滿意感相關因素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韓玉果;;沖突與沖突管理的研究綜述[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曼;;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的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敏;高健;;母子關系與女大學生友好相處能力的相關性[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軍;;工科院校大學生自我和諧感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顧驚雷;蛙跳式制度變遷和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使用[D];浙江大學;2004年
3 張建瓊;課堂教學行為優(yōu)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蔡理;大學生業(yè)余體育鍛煉行為的預測: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金瑛;基于學校發(fā)展的教師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曉燕;漢語自閉癥幼兒語言發(fā)展和交流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鄧濤;教師專業(yè)合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樨樨;我國人才集聚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9年
10 黃江泉;企業(yè)內(nèi)部人際關系資本化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玲玲;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趙青梅;和諧社會視域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自我調(diào)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浩;心理行為訓練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承受力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靖;高師生挫折承受力與社會支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沙純娟;小學師生溝通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尤小紅;理工科大學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丁瑋;培訓職業(yè)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卓云瑩;社會比較與控制源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婧穎;民族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10 武雪婷;城市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融合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初探[D];寧波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志洪;葉一舵;;國內(nèi)外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黃楚玉,馮明暉,林舜亮,楊嶺生;大陸、港澳地區(qū)研究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5年02期
3 孫崇勇;;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調(diào)查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7年01期
4 李藝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學生社會支持的調(diào)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5 楊昭寧;孔祥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1期
6 譚雪晴;;高師貧困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3期
7 代輝;李義安;;心理控制源、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8期
8 孔偉;史菲菲;李建偉;;社會支持在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和人際關系困擾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9期
9 劉彬;;簡析性別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及原因[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張立偉;李穆玲;;大學生社會適應障礙淺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志強;董方;;大學生學績公平感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以南昌高校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李義安,李先鋒;大學生的社會期望及其與心理控制源、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3 曹科巖;曾亞純;;大學生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4 丁園園;張利娜;;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8期
5 張芹;;大學生閑暇生活自我管理與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1期
6 莫書亮;沈蔡嫻;周宗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3期
7 魏葉瑩;嚴由偉;林榮茂;劉姍姍;;福州地區(qū)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睡眠質(zhì)量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8 陳玉煥;趙倩;;父母教養(yǎng)方式、心理控制源對大學生攻擊性的影響研究[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代輝;李義安;;心理控制源、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8期
10 饒瀅;黃子杰;李躍平;;師范院校新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成就動機和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眉;;“人際溝通分析學”在影響大學生“心理控制源”上的實證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2 楊彥春;;高校圖書館人文素質(zhì)教育新探[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希慶;;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咨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4 王玉;;試析心理量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應用狀況[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5 徐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6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董海婧;褚宇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遲立忠;周湘文;;大中學生身體自尊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整體自尊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楊凱;張燁君;;當代大學生誠信人格特質(zhì)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羅佳;姚本先;;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zhì)量[N];黃岡日報;2005年
2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4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nóng)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宋波;召開大學生見面座談會[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9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10 ;支教畢業(yè)生享受“大學生村官”待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賢卿;網(wǎng)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道德建設[D];復旦大學;2005年
6 魏飴;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8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zhuǎn)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華樺;上海大學生基督徒的身份認同及成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梅松麗;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丹萍;自我概念和心理控制源與大學生職業(yè)成熟度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小華;大學生人際關系滿意感與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許麗華;大學生依戀內(nèi)部工作模式、人際關系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席波;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張靈;大學生自尊、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博;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早期適應不良圖式、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麗君;大學生自我和諧、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娜;大學生目標定向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9 曾成義;大學生焦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胡凜;大學生自殺傾向的心理預防和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177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1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