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學實踐中關(guān)于情感性教學支架的研究及應(yīng)用
本文選題:美國 + 教學實踐; 參考:《外國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摘要】:美國的教學實踐研究近年來提出了情感性教學支架,即教師在教學準備時預期學生對學科內(nèi)容的情感反應(yīng),并應(yīng)用類比、視覺表征和對學科內(nèi)容的敘述等方式,構(gòu)建一個可以聯(lián)接學生特殊情感和學科具體內(nèi)容的教學支架。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情感性教學支架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產(chǎn)生建設(shè)性的情感反應(yīng),并最終獲得積極、有效的學習體驗。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put forward the emotional teaching scaffold, that is, teachers expect the students' emotional reaction to the subject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preparation, and apply analogy,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narration of the subject content, etc. Construct a teaching scaffold which can connect students' special emotion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subject.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 use of emotional teaching scaffold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produce a constructive emotional response to the subject knowledge, and finally obtain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馬克漢姆海外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師教育重點基地項目《杭州師范大學教師行為與心理實驗室》(項目編號:JS20905)
【分類號】:G5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小龍;汪霞;;美、英、澳三國教師教育課程設(shè)置的現(xiàn)狀與特點[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卜麗萍;;淺議計算機輔助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9期
3 于偉民;;淺析美國教育督導制度的歷史[J];華章;2011年22期
4 王佳佳;王文倩;;美國“在家上學”現(xiàn)象研究綜述[J];教育導刊;2011年08期
5 張麗珍;;實施素質(zhì)教育 完善教學實踐[J];華章;2011年21期
6 易海燕;;美國初任教師教學實用藝術(shù)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年07期
7 劉麗霞;;教育家成長叢書(十五)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J];教師;2011年23期
8 陳以藏;范葉穎;;家庭作業(yè)的是與非——美國的家庭作業(yè)之爭及其啟示[J];長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譚志剛;曹春芳;夏梅;;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對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影響[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shù));2011年06期
10 邢思珍;;教師有效教學能力探討[J];天中學刊;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寇立棟;;基于網(wǎng)絡(luò)的信息技術(shù)教學模式探析[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耿潤;;十九世紀末美國女性教師協(xié)會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陳競秀;;美國學校暴力干預方案評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長吉;常亞慧;;試論西方教學價值觀念的主要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華容;;現(xiàn)代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的困惑[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紹印;;略論能力及其培養(yǎng)[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shù)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7 施智華;;學習—實踐—感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兩先”代表、閩清后佳學校副校長薛興靈在表彰大會上發(fā)言[A];慶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專輯論文集[C];2004年
9 吳霓;;試析元代教學思想的特異性[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志君;走教學實踐結(jié)合之路[N];黑龍江日報;2000年
2 北京海淀旅游職高 張磊;信息技術(shù)教學實踐[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3 史建江;如何做一名反思型教師[N];伊犁日報(漢);2007年
4 尚麗榮(作者單位:文安縣灘里鎮(zhèn)安里屯小學);淺談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好老師[N];廊坊日報;2006年
5 江蘇省常州市教研室 胡澄宜;“專家”應(yīng)該是啥樣?[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黃梅縣教研室 王定成;課例研究:教學實踐行動研究的重要抓手[N];黃岡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劉政;新世紀呼喚高素質(zhì)的教師[N];巴中日報;2006年
8 吳越;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N];天津教育報;2011年
9 周如俊;五大抓手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N];中國教師報;2008年
10 熊丙奇;不要制造“論文教師”[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本東;教師教學實踐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杜芳芳;從行政控制到專業(yè)引領(lǐng)[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齊軍;體悟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德云;美國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教學標準及其認證:開發(fā)、實施及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杰;傾聽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謝登斌;當代美國課程話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春光;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銳;基于案例推理的經(jīng)驗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凱;教學作為德性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涓;美國教師教育機構(gòu)認可制度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蒼金戶;美國教師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3 劉小麗;PDS:美國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新模式[D];河北大學;2005年
4 陳建錄;美國特許學校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高艷杰;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啟示[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李強;美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中教育實習的研究及其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康健;美國新教師入職培訓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包娟麗;美國個別化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朱瑞剛;美國私立學校發(fā)展的外部條件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10 鄭麗君;美國快速啟動規(guī)劃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01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0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