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的“可能”與“難能”
本文選題:小班化教育 + 班級規(guī)模 ; 參考:《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年12期
【摘要】:小班化教育不僅是指班級規(guī)模的縮減,與之相伴的還有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系統性的變遷與提升。其突出特點是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追求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小班化教育的推進需要重視其本土化與本土性問題;拷問其形式與實質背離問題;警惕在區(qū)域、地方經濟教育發(fā)展不均衡背景下衍生出的另一種教育不公平;對其認識上秉持理論與實踐融通的立場。
[Abstract]:Small class education not only refers to the reduction of class size, but also includes the renewal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Its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o pursue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promotion of small-class educ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its localization and nativism, to question its form and substance deviation, to guard against another kind of education unfairness arising from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education. Hold the posi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n its understanding.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李生濱;;小規(guī)模班級教育的促進性因素與推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34期
2 鄂艷;解讀我國小班化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年01期
3 周智慧;小班化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形式[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2期
4 周文海;;為了教育中的每一個——“兩岸四地小班化教育論壇”側記[J];江蘇教育研究;2009年24期
5 張麗娟;;有效小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23期
6 張學華;小班化教學及其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09期
7 吳志宏;小班教學以后怎么辦?[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11期
8 吳永軍;再論小班教學的理念及其相關策略[J];現代教育論叢;2003年01期
9 張林;李玉嬋;吳彬彬;;外來工子女在城市融合中的歸屬感與學校適應[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北京市紅山小學校長 郭溪鳴;[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周文雁;小班教學的理論及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來柳青;朱立群;丁穎穎;馮曉娜;周珊;虞方伯;;小班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以浙江農林大學環(huán)境科技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2 溫國勝;張明如;伊力塔;劉美華;王艷紅;俞飛;;生態(tài)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年06期
3 何月珍;;實行“分組合作”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才智;2009年33期
4 仝敬平;;體育專業(yè)術科小班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5 鄧宏霞;;中職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及思考[J];大眾科技;2012年02期
6 李永壯;;應用型本科院校小班化教學的探討及實踐研究[J];福建電腦;2011年12期
7 游靜;;美國會計課程教學的經驗及啟示:以Clark University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11期
8 梁春玲;谷勝利;;高校班級規(guī)模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4期
9 楊勇;宗樹興;;農村小學推廣小班化教育的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葉春鳳;尹惠敏;劉保;;應用型本科院校小班化教學的探討及實踐研究[J];華章;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曲正偉;;美國縮減班額計劃的實踐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寶宏;學齡人口變動對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杜井岡;海南省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革;小班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倩;初中階段小班化學習模式中的班級管理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秀連;中學“大班小班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洪;基于自主學習的初中小班化教學模式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1年
5 談琦婧;初中班級規(guī)模對教師工作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石阿敏;西部農村中小學小班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許秀華;小班班級管理的小學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迪;小班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忠偉;基于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性教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聰穎;小班化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榮球;小班化教育改革在美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薛國鳳;關于中美兩國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樂毅,朱雪雯;也談小班化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基于美國縮小班級規(guī)模實驗的比較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3年06期
4 商春錦;班級授課制的歷史、現狀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5 李海瑛;論小班化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運用[J];貴州教育;2005年10期
6 張小春;"小班化教育"是優(yōu)質教育的必由之路[J];河北教育;2005年01期
7 秦坤茹;“小班化教育”中學生質量的評價[J];河北教育;2005年13期
8 文健;論英語大班教學的利弊及交際教學法的運用[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9 徐靖;論小班化教育理念與新課程思想之相通[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張良林 ,宗福常;試論英語小班教學[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倪習龍;小學小班化教育的實踐探索及其理論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孫永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曼,馮文全;中小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對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李麗樺;美國大力推動小班化教育改革[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2期
3 楊妮萍;;小班化教育的合理性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10期
4 陶青;;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小班改革政策的演化及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0年03期
5 楊勇;宗樹興;;農村小學推廣小班化教育的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劉明;楊梅;;美國小班化教育改革與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7期
7 許曉川,李莉莉;小班化教育——推動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有效形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5期
8 張民生;;探索小班化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J];上海教育;1998年06期
9 施永達;美國小班化教育改革及其給我們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年11期
10 和學新;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索[J];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嘉增;;農村小學小班化教育實驗結題報告[A];走進新教育: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五”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成果集[C];2006年
2 曾桓輝;;傳統武術師徒制度在班級授課制中的運用探析——兼論“新師徒教授制”[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胡揚紅;;小班化教育中學生訂正作業(yè)習慣的養(yǎng)成之我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4 王蘭;;試論小學生的自我管理[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陶樹海;;改革教學組織形式 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6 鐘文芳;單中惠;;夸美紐斯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薛海平;閔維方;;中國西部教育生產函數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田恒平;;班級管理:回顧與前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曲正偉;;美國縮減班額計劃的實踐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李才棟;;關于中國書院史研究的對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剛;全市小學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N];天津日報;2006年
2 城區(qū)北石槽小學校長 李會紅;“小班化教育”——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趨勢[N];長治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茅衛(wèi)東;沛城鎮(zhèn)的小班化教育探索之路[N];中國教師報;2009年
4 孫冬懷 記者 于洪全;西崗區(qū)小班化教育成果在全市示范[N];大連日報;2009年
5 記者 任娓娓;開學第一天,“小班化”試點全面啟動[N];紹興日報;2010年
6 崔婷邋記者 董康;小班化促南京初中教育“高位均衡”[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通訊員 黃永生;《馬鞍山市小班化教育的方略與實踐范式研究》通過鑒定[N];馬鞍山日報;2011年
8 記者 張寶敏;天津小學今秋全面推行“小班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李林霞 沈佳;“小班化教育”迎澤實驗[N];山西日報;2009年
10 西崗區(qū)教育局局長 李生濱;推進小班化教育 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N];大連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黑建敏;地方本科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宋U,
本文編號:19059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0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