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課程領導力的提升——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論壇綜述
本文選題:學校課程領導力 + 校本課程 ; 參考:《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12期
【摘要】:為了提升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課程領導力,交流學校課程改革規(guī)劃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經驗,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了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與會代表就學校如何進行自身課程規(guī)劃與設計,如何實現課堂優(yōu)質高效,如何開發(fā)校本課程,如何完成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與二次開發(f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探討,為學校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啟示。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exchange experiences in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planning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China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ointly sponsored the second Forum 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The participants discussed how schools plan and design their own courses, how to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classroom, how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ourses, how to complete the creative use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and so on. It provides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ls.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分類號】:G423.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建新;;“三進”并舉 有效實施校本課程[J];現代教學;2011年Z2期
2 楊慶余;;學校開發(fā)多樣化課程的目的何在——另一個視野下的校本課程開發(fā)[J];現代教學;2011年Z2期
3 肖龍海;;論“溫州精神”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意義[J];基礎教育;2006年04期
4 王中華;熊梅;;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經驗、不足與對策——以F小學為個案[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9期
5 車樹國;;當前校本課程開發(fā)概念界定的質疑[J];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08期
6 何賢富;;校本課程開發(fā)之我見[J];快樂閱讀;2011年10期
7 祁萌;;淺談校本課程開發(fā)管理過程中的教師參與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9期
8 李亞麗;;試析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影響因素[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9 楊柳紅;許周旺;;網絡平臺支持高中校本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1期
10 王榮增;喬培服;;“玉蘭精神”在這里傳承——臨西縣玉蘭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幾點做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沈立;;立足真實 力求有效[A];學校文化建設與策劃[C];2010年
2 曹越明;;打開多面墻壁 構建開放式學校[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單江新;淺談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的發(fā)展[N];伊犁日報(漢);2010年
2 華東師范大學 崔允o7;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問題與共識[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吳剛平;背景:關于校本課程開發(fā)[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崔允o7(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校本課程開發(fā)意味著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部主任 張們;校本課程開發(fā)三問[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廣東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胡繼飛;找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規(guī)則與范式[N];中國教育報;2009年
7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楊騫;校本課程開發(fā)應注意的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資料來源:王斌華;美國的校本課程開發(fā)[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巴戰(zhàn)龍;校本課程開發(fā)范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部 張們;審視校本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麗;基于校本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王麗敏;基于鄉(xiāng)土文化的農村校本課程開發(fā)[D];河南大學;2011年
3 胡獻忠;我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能性與現實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胡麗芳;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5 郭連鋒;校本課程開發(fā)教師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胥永華;論系統(tǒng)管理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赫慧;校本課程開發(fā)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影響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8 仲麗娟;校本課程開發(fā)情境中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9 胡文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麗娜;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教育利益相關者影響力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46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4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