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科研發(fā)展的宏觀視野
本文選題:教育科研 + 宏觀視野 ; 參考:《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12期
【摘要】:正上海教育科研三十年的發(fā)展,可謂篳路藍縷,終于開創(chuàng)和成就了今天的這番事業(yè)。立足現(xiàn)在,展望將來,如何認識今后普教科研的發(fā)展方向?我認為,不僅要有具體研究項目的深化和突破,更要有高屋建瓴的宏觀視野。1.要有寬廣的教育視野。在當今教育發(fā)展的背景中,要充分重視全球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高速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要以全球視野和未來眼光來思考教育。當前世界很多國家及國際組織都在在研究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zhì)(能力)的新要求,這是人和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而這正是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無疑這一研究對教育改革將起著引領(lǐng)性的作用。
[Abstract]:Thirty years'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be described as a painstaking path, and has finally created and accomplished the cause today. Based on the presen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how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not only deepen and break through the specific research projects, but also have a strategic macro view. We should have a broad vision of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education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ink about education from the global perspective and future vision. At present, many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 are study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ability) of human beings in the future society, which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societies, and this is the goal of education. Undoubtedly, this research will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單位】: 上海市教育學會;
【分類號】:G52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佛年;;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關(guān)系[J];教育評論;1985年S4期
2 李成雄,李志豪;;加強教育科研推動教育改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3年01期
3 靖伯文;靖伯文副省長在黑龍江省教科所二十六周年所慶暨辦公樓落成典禮上的講話[J];教育探索;1986年06期
4 張曉光;;加強教育科研 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亞太地區(qū)教育改革與教育科研會議綜述[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鄭金洲;;教師教育科研三十年的變遷進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10期
6 孫壽榮;;著眼教育發(fā)展 立足改革現(xiàn)狀[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2期
7 曾天山;;從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入手 建設(shè)有質(zhì)量的教育科研[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劉俊純;提高教育科研效能:面向今天的教育改革[J];現(xiàn)代教育論叢;1999年01期
9 李小魯;教育科研:教育改革中增加科學含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J];中國教育學刊;2000年04期
10 孫維勝;;山東省教科所兼職研究人員座談會在濟召開[J];當代教育科學;198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炳元;;整合出效益,改革待深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2 楊春茂;;序[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楊春茂;;序[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陳淑萍;;研以致用:區(qū)縣教科室教育科研個案剖析[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5 龐錦艷;;實施科教興墾戰(zhàn)略 推動教改的發(fā)展——巨浪牧場教育發(fā)展初探[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nóng)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zhàn)略推進三化進程構(gòu)建和諧農(nóng)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6 ;前言[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7 ;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教育科研為“科教興渝”服務(wù)[A];全國社聯(lián)第七次學會工作會議經(jīng)驗交流材料匯編[C];2002年
8 馬榮秀;;教育科研中的信息與文獻工作[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9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shù)應(yīng)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10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小學 陳惠芳 曹建芬;念好教育科研的“真經(jīng)”[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李玉山;教育科研不能作“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王克義;力促全國教育科研資源整合[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4 蔣才華 劉串德;七星區(qū)教育科研碩果豐[N];桂林日報;2007年
5 通訊員 金培元;開展教育科研與課堂教學無縫對接[N];三峽日報;2007年
6 吳景寅;教育科研要做到“三突出、三到位”[N];承德日報;2008年
7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 袁緒程;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謀劃教育改革[N];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記者 張繭 實習生 曹小莉;教育科學研究全國矚目[N];湖南日報;2007年
9 記者 王韶韻;南湖區(qū)花開成雙[N];嘉興日報;2010年
10 河南省南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景國成;千萬別誤解了“教育科研”[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4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屏;教育視野中的傳統(tǒng)游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康永久;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8 聶勁松;中國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國化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孫大廷;美國教育戰(zhàn)略的霸權(quán)向度[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2 秦臻;比較視閾中的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賀娟;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5 王亞波;論我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教育體制改革的滯后效應(yīng)[D];吉林大學;2005年
6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與借鑒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7 王秀艷;論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向巖兵;論經(jīng)濟改革對教育改革的若干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高玉潔;俄羅斯《普通教育國家教育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勇;鄧小平教育思想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03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0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