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科薩根的現(xiàn)實主義教師教育理論
本文選題:弗雷德.科薩根 切入點:現(xiàn)實主義教師教育 出處:《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摘要】:科薩根用"實踐智慧"取代了"理論知識"作為現(xiàn)實主義教師教育的認識論基礎(chǔ),主張師范生的培養(yǎng)以發(fā)展實踐智慧為目的。借鑒格式塔心理學、認知建構(gòu)主義和人類學情境學習理論,科薩根提出了"三層次"學習理論作為現(xiàn)實主義教師教育的理論基礎(chǔ)?扑_根積極倡導一種新的教師教育學,即幫助師范生在經(jīng)驗與反思中學習教學。
[Abstract]:Kozagan used "practical wisdom" instead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s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 and advocated that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should aim at developing practical wisdom.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and anthropological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Kozagan put forward the "three-level" learning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 That is to help normal students in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我國學士后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重點課題“基于校本行動研究的骨干教師持續(xù)專業(yè)發(fā)展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AIA1021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1年)“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11JJD880038)的階段成果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郁振華;對西方傳統(tǒng)主流知識觀的挑戰(zhàn)——從默會知識論看phronesis[J];學術(shù)月刊;2003年12期
2 祝勝碩;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思想對教育的啟示[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寶元;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對我國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啟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馮琳佩;;略論基于社會互動理論的Seminar教學模式對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的影響[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孔文清;;理智德性辨[J];道德與文明;2010年05期
4 王廣新;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學習空間的特征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5 吳小葉;;“一半”與“另一半”相生——教學中的知識生成機制淺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郁振華;;范例、規(guī)則和默會認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李嵐;;歐克肖特:知識論視野中的現(xiàn)代性批判——以政治為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8 堯新瑜;高校大學生預防心理危機的三種途徑[J];江西社會科學;1999年12期
9 鄧惠芳;;從默會知識看成人世界的潛規(guī)則[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4期
10 趙澤霖;韓文民;;體驗學習論——知識構(gòu)建的科學向度[J];理論月刊;2010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應(yīng)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視角的成人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莉;內(nèi)隱知識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錢振華;科學:人性、信念與價值[D];復旦大學;2005年
4 聞曙明;隱性知識顯性化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郭小利;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即興創(chuàng)作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利;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燕;默會知識的教育價值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鋒;國外教師專業(yè)標準及其對制訂我國體育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澤霖;管理實驗范式暨拓展訓練對群體凝聚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
4 支愛玲;教學中建構(gòu)合作型師生關(guān)系的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保兄;有效增進師生相互理解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郭蕓蕓;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吳小葉;對話教學中知識獲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8 陶磊;試論從理論到實踐的中間環(huán)節(jié)[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雅靜;秩序·自由·信仰[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費秀芬;試析波蘭尼默會知識論的教育教學意蘊[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澤川;;C·R·羅杰斯的教學觀[J];心理學探新;198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萍;;增進班主任實踐智慧的反思策略[J];中國德育;2008年10期
2 張宇;崔吉義;;近十年來我國教師實踐智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01期
3 劉冬巖;實踐能力——不容忽視的教學價值取向[J];濮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胡燕琴;;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智慧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05期
5 王立群;劉宇;;關(guān)于實踐教育學的若干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07期
6 黃文浩;;從教師實踐智慧看我國的教師培訓[J];教育導刊;2007年11期
7 朱麗;;技術(shù)理性與實踐智慧:教師發(fā)展的兩種取向[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6期
8 劉桂輝;;教師實踐智慧:課堂教學的活力之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9 張克敏;張進良;;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shù)教師實踐智慧的培育與提升[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09年12期
10 郭遠;;實踐智慧與人的發(fā)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促進骨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4 ;強化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5 劉淑芬;;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文化重建[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師德源于職業(yè)生活的實踐智慧[N];中國教師報;2006年
2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 鄧友超;呼喚一種既可信又可愛的教師實踐[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王艷玲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教師的職業(yè)品性正在轉(zhuǎn)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劉懷英 周小丁;鋪就健康成長的陽光大道[N];廣元日報;2010年
5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教育局局長 李仲生;校本教研:實踐中的智慧再造[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長 尚慶蓮;讓教師團隊實現(xiàn)無縫鏈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教育的使命[N];解放日報;2011年
8 ;說課只是紙上談兵嗎[N];中國教師報;2005年
9 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高影;師德教育就是要幫助教師體驗成功[N];中國教師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冬巖;實踐智慧:一種可能的教學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zh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趙昌木;教師成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朱桂琴;教師的實踐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程亮;教育學的“實踐”關(guān)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華龍;體悟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黔敏;德育學科課程:從理念到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麗;論教師的實踐智慧及其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光明`;教師發(fā)展的實踐智慧取向[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沈艷;初任教師的實踐智慧成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洪魯魯;教師專業(yè)化視野下的教師實踐智慧探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5 馬秀春;哲學詮釋學視域下教育觀的重新審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胡薩;反思:作為一種意識[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孔利華;解釋學視域的教育技術(shù)[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峰;從教學新手到優(yōu)秀教師[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黃敏;教師個人課程觀的形成[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張璇;教師教育信仰的缺失與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71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7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