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報》與清末北京女子教育初探
本文選題:《北京女報》 切入點:清末 出處:《北京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摘要】:《北京女報》是清末北京地區(qū)第一家婦女報紙,宣揚"興女學"和"女子平權",在北京地區(qū)有開通風氣之功。該報既是清末北京女子教育發(fā)展的熱情記錄者,更是推動它發(fā)展的積極力量。但是該報以維護風俗名教為己任,固守性別倫理邊界,在總體上又顯得保守。
[Abstract]:The Beijing Women's newspaper, the first women's newspaper in the Beijing are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eached "women's studies" and "women's equal rights", and it was successful in opening up the atmosphere in Beijing. This newspaper was the enthusiastic record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 in Beij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is also a positive force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But the newspape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custom and religion, adheres to the boundaries of gender ethics and appears conservative in general.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G5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湛曉白;;從輿論到行動:清末《北京女報》及其社會姿態(tài)[J];史林;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杰;傅懿;;女性主體性的媒體言說——對20世紀30年代《世界日報》?秼D女界》的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王傳滿;女性歷史的解構與重建——論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的女權探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盧忠民;;近代北京供會研究[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4 胡文華,劉淑波;略論中國早期婦女報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鄭麗麗;郭繼寧;;清末新小說中的女子舍“身”救國現(xiàn)象[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羅璐;項婕;;從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看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蘇婷婷;;中國大陸近十年來近現(xiàn)代女性史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8 謝忠強;劉轉玲;;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述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南治國;但開風氣敢為先——基督教與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余玫;試論媒體中女性話題的意味[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慧潔;;上海著名紳商經(jīng)元善與經(jīng)正女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閻廣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發(fā)展簡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3 謝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飾的變化研究[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4 林星;;福州女性與近代社會變遷[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梅;另一種現(xiàn)代性訴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體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傳記與國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8 周少華;晚清民初詩歌批評轉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潘大禮;民國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沖突案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波;中國電影批評中的話語權威與身份建構(1937-1949)[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璐璐;論1919-1920年《晨報副刊》對女性問題的討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海峰;清代山東商人北方商貿(mào)活動的歷史地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周婷婷;西風東漸與都市主流服飾文化變遷(1898-1927)[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翔娟;文化沖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識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谷青;當代西方女性主義設計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紀敏;誰持彩練當空舞,燦爛清詞兩奇葩[D];南昌大學;2010年
8 胡志榮;論當代中國女性的倫理困境與出路[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鄢宜;近代福州本土女性服飾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偉;清代福州府列女群體角色管窺[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繼紅;清末京華報界對北京下層社會的文化啟蒙[J];文史月刊;2004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南治國;但開風氣敢為先——基督教與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胡靜;;清末四川女學探微[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0年05期
3 岳程楠;;留日學生與清末四川教育近代化[J];日本問題研究;2009年04期
4 李春英;;論民國初期女子教育的嬗變特點及對當代女性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20期
5 鞠玉華;岳程楠;;留日學生與清末四川教育變革[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常曉京,張慨;論清末女子學校教育興起的原因[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廖軍和;;中國近代學制變革與女子教育的發(fā)展[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潘崇;張?zhí)m英;;清末督撫與女子留學教育的發(fā)展——以端方行為為中心[J];許昌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王震;;略論晚清女子教育問題[J];傳承;2008年06期
10 閻廣芬;我國女子教育近代化進程中的留日女子教育[J];日本問題研究;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閻廣芬;;西方女學的傳入與中國近代女子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3)——中國性別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2 何亮;;近代維新先驅陳熾的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凌云;;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鄭涵慧;;人才濟濟 而國以強——孫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再析[A];孫中山與二十一世紀中國——紀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專輯[C];1999年
5 劉新科;向華;;中國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關松林;;試論福澤諭吉“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晏立豪;;孫中山的教育思想[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李永生;;經(jīng)元善與他的經(jīng)正女學堂[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禹志蘭;張會軍;;苻堅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彭玉康;;康有為后期教育思想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增妍;古代的“女學”[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鄧文鋒;清末教科書的編撰及啟示[N];光明日報;2002年
3 凌一;現(xiàn)代女子教育研究的新突破[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后 張莉;近代女子教育與一代女作家的浮現(xiàn)[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曹邊防;青浦100個村級教學點將在兩年內(nèi)建成[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6年
6 焦蓉;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一百年盡管[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李磊;楚雄市文體局舉辦職工子女教育專題講座[N];楚雄日報(漢);2007年
8 朱光倫;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何時不再難[N];畢節(jié)日報;2008年
9 閆廣芬(河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商人興學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10 ;青年流動人口重視子女教育[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玉倫;清末實業(yè)教育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萬瓊華;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D];湖南大學;2007年
3 許慶如;變革與傳承:近代山東鄉(xiāng)村教育研究(1901-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欣;清末教會女校的創(chuàng)興及其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愛勇;抗戰(zhàn)前十年的華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學;2010年
3 秦奮;清朝晚期至民國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會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雷良波;試論五四時期女子教育的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蔣喜鋒;論維新變法到五四運動時期的女子教育思想[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媛;廈門近代女子教育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劉偉;清末四川留日學生與四川教育近代化[D];西南大學;2008年
10 馬霞;中國近代教會女校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57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