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和諧教育觀的樹立及其實踐
本文選題:城鄉(xiāng)結合部 切入點:教育價值觀 出處:《教學與管理》2012年34期
【摘要】:正城鄉(xiāng)結合部由于教育要素組成的復雜性、文化要素構成的紛繁性、生員資質(zhì)要素構成的參差性、畢業(yè)選擇要素的多樣性以及人口流動的經(jīng)常性形成了其特殊的文化觀、價值觀和生存觀。如何正確引導這一特殊教育價值理念,形成正確和諧教育價值觀,是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教育面臨
[Abstract]: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ducational element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the diversity of the qualifications of students, the diversity of the graduation selection elements and the regular flow of the population, the special cultural concept has been forme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 to correctly guide this special education value concept and form the correct harmonious educational value is the educa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單位】: 福建廈門湖里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分類號】:G4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梁述忠;梁慶婷;陳偉;;多媒體教學質(zhì)量的督導與評價[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白春陽;全球化語境中的“交往”理論初探[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4 李慶霞,關健;理性的演進與哲學的回映[J];北方論叢;2001年06期
5 劉暉;;政府績效對合法性水平層級差異的作用機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比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高秦偉;論社會保障行政中的正當程序[J];比較法研究;2005年04期
7 蔣凱;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與相互性[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8 鄭富興;范增釷;;比較教育研究與教育理論的中國原創(chuàng)[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 張?zhí)鞂?試論教育對話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10 林崇德,李慶安;青少年期身心發(fā)展特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趙靜;;關于鄧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論的思考[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上)[C];2005年
2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3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礎的現(xiàn)代轉型與政績追求[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呂有志;張淑鏘;;論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和長期執(zhí)政[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社會主義基本理論與當今社會主義實踐”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李長吉;教學價值觀念透視與反省[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劉君栩;資本與生產(chǎn)力關系的哲學審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唐宏強;國家與社會:傳統(tǒng)東方法律的運動機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崔景貴;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葉明;經(jīng)濟法實質(zhì)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育紅;當代知識管理觀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2 薛孝宏;論教學交往——理論的探究與現(xiàn)實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傳金;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唐建軍;電視劇的心理療慰功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唐麗娜;主體間性理論與現(xiàn)代管理學的前提假設[D];西北大學;2001年
6 李星蕾;雙歧路向 靜穆人生——感知沈從文[D];西北大學;2001年
7 顧建亞;道德變遷與學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學;2002年
8 曹永國;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呂麗艷;教育世界中的意義遮蔽與澄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彩蕓;促進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兵,劉平;孔子的“學而優(yōu)則仕”教育價值觀辨析[J];船山學刊;2004年03期
2 吳亞林;;杜威的教育價值思想述評[J];咸寧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梅澤銘;;功利主義還是理想主義?——兩種教育價值觀評判[J];教育評論;1989年03期
4 高旭平;;淺談更新農(nóng)民的教育價值觀[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5 施加平;功利主義與素質(zhì)教育[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6 李兵 ,劉平;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教育價值觀辨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2年03期
7 黃濟;;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9年03期
8 王坤慶;;教育價值論三題[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0年02期
9 袁宇;黃緒富;;教育價值觀在課程改革實踐中的異化及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06期
10 劉顏;;論教育價值觀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雙樓礦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徐州礦務集團張雙樓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報告[A];全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一)[C];2004年
2 蔡盈盈;陳傳鋒;;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品行不良與家庭品德教育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金薇薇;;風雨彩虹30年——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30周年會慶紀實[A];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五所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全面升級[N];吉林日報;2007年
2 記者 魏巍;“2005年長春教育十件大事”出爐[N];長春日報;2006年
3 記者 李新安;城鄉(xiāng)結合部義務教育經(jīng)費無保障[N];伊犁日報(漢);2006年
4 趙宇清邋吳利紅;送子車亟待“政策”關照[N];黑龍江日報;2008年
5 記者 張景華 杜弋鵬;北京:讓每一所學校都精彩[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朱小蔓;我對學校品牌管理的三個主張[N];光明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何朝輝;近郊三鄉(xiāng)11所學校將整合[N];巴音郭楞日報;2009年
8 主講人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楊東平;好的教育,應增進人的幸福感[N];新華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翟晉玉;天津教育:在高水平中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07年
10 記者 王英;著力解決“上學難上學貴”[N];吉林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祿玉;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曹富利;不同利益主體的教育價值觀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3 劉莉;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生輟學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建平;教育價值觀的歷史變遷及其新走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萬和;人性論與教育價值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付八軍;蔣夢麟及其教育價值觀初探[D];湘潭大學;2001年
7 吳原;尋找失落的理想[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純;教育價值觀的歷史演進與我國新教育價值觀的完整體系[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9 徐偉;城鄉(xiāng)結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diào)查及干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麗英;關愛教師—生命教育理念的助推器[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57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