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學的表演性
本文選題:教學 切入點:表演性 出處:《教育探索》2012年03期
【摘要】:超越、愉悅、角色和生成是表演的內(nèi)在品質(zhì)。表演和教學密切相關(guān)。教學具有表演性是人發(fā)展的內(nèi)在訴求。具有表演性的教學強調(diào)對人生命的關(guān)懷和引領(lǐng),強調(diào)教學的愉悅、超越、對話與體驗。
[Abstract]:Transcendence, pleasure, role and generation are the inherent qualities of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ing. Teaching with performance is the internal demand of human development. Teaching with performance emphasizes care and guidance for human life, and emphasizes the pleasure of teaching. Transcendence, dialogue and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學院文學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011B651)
【分類號】:G42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妍霞,周興國;《科學》課程挑戰(zhàn)理科教師的學科知識結(jié)構(gòu)[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李瑛;;我國教師發(fā)展階段論及其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任其平;論發(fā)展高師學生主體性的心理學教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張啟樹,陳修梅;博爾諾夫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許世平;高師院校教育類課程:調(diào)查與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陳修梅,儲紅玲;“教學相長”的時代內(nèi)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曹長德;研究型教師芻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汪虹;論高校體育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培養(yǎng)途徑[J];安徽體育科技;2004年01期
9 方新普;楊葉紅;;論校本課程開發(fā)與高校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6期
10 余凱;當代哲學背景中的大學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向陽;;歷史課堂開掘生命教育的實踐和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萬力維;;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礙創(chuàng)造[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唐瀅;;素質(zhì)教育視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論高考內(nèi)容改革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素質(zhì)立意的演進[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4 關(guān)仲和;柴鴻斌;楊興林;;試論高等學校的以學生為本[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5 張東輝;;心靈狀態(tài)最重要——談目前大學教育的弊端[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龍秀敏;;論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師專業(yè)自主發(fā)展的內(nèi)涵與意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3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春燕;中國學前課程百年發(fā)展、變革的歷史與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崔景貴;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礎(chǔ)[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孝宏;論教學交往——理論的探究與現(xiàn)實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超良;類精神:當代教育的應(yīng)然追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鐘躍;優(yōu)化英語交際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zhì)[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仲全;高師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知識結(jié)構(gòu)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朝云;高中物理課堂四段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吳品杉;“研究性學習”的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朱利霞;我國中小學教學方法的反思與重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伊焱;教育的實然發(fā)展與應(yīng)然追求[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9 連蓮;關(guān)于西方教師專業(yè)化理論與實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10 鄧紅;民辦回族幼兒園教師成長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靳玉樂;黃黎明;;教學回歸生活的文化哲學探討[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陳文召;;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03期
3 張巖;;淺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專業(yè)情操的培養(yǎng)[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6期
4 徐新宇;;關(guān)于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基于終身教育理念[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9期
5 張俊德 ,廖長澤;又是工廠,又是學校[J];創(chuàng)造;1958年05期
6 劉濟良;綜合性教學試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7 劉黎明;試論教學審美的基本原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94年01期
8 陳家儉;淺議教學基本功[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9 肖川;論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目標[J];北京教育;1998年12期
10 孫國友;也談教學的本質(zhì)[J];中國教育學刊;1998年0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繼洲;新課程下的教學拒絕“約定”[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記者 盧勁杉 李雪梅;教學走向信息化 教育莫失人情味[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3 本版編輯 常州市第五中學 王建強 無錫市蠡園中學 錢云祥 江蘇省新海高中東方分校 宮素平 金壇市登冠中心小學 陳莉莉 常州市新北區(qū)安家中心小學 陳春松;電子備課,如何做好這道時髦“菜”[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4 江蘇豐縣教師進修學校 杜軍;讓學生參與教學[N];中國體育報;2004年
5 山西電子技工學校 石平 凌韌方;行為導向教學在計算機應(yīng)用類課程中的應(yīng)用[N];山西科技報;2001年
6 王尚文;走出對聯(lián)教學的尷尬[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劉凈;教學新體驗[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8 國務(wù)委員 陳至立;在中西部農(nóng)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應(yīng)用現(xiàn)場交流會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教學的中庸之道[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朱華;從教學技能大賽看人才培養(yǎng)[N];中國文化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政濤;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曹樹真;“引導”中“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麗;追尋學習的生存論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吳德芳;論“后現(xiàn)代思想”視野下的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胡斌武;課堂教學倫理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shè)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德汞;教學過程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陽紅珍;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與我國課程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曹炳志;教學中師生主體性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方家峰;錯位與磨合[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肖國剛;課程知識觀之構(gòu)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彭陽紅;知識的個性化與教育學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彭惠珍;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對當代教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根萍;網(wǎng)上示例演練教學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麗君;CAI在狹義相對論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10 朱亞莉;促進“反思”的概念構(gòu)圖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55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