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擇性教師質量保障體系的成效述評——以TEAC和ABCTE為例
本文選題:美國 切入點:選擇性 出處:《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教師嚴重短缺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在大學的正規(guī)培養(yǎng)之外的選擇性教師教育路徑。經(jīng)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當前美國教師質量保障系統(tǒng)中存在著專業(yè)取向和選擇性路徑兩大體系,并呈現(xiàn)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的趨勢。參考美國國家教育信息中心NCEI發(fā)布的2011年的全美教師調(diào)查報告,并以TEAC和ABCTE組織為例可以對美國選擇性路徑及其在擴大教師隊伍、保障教師質量方面的成效作一個初步的評介。
[Abstract]:Since 1980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vere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has been a path of se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outside the formal training of universities.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two systems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selective path in the teacher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present, and there is a tendency to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and even replace them. Refer 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NCEI)'s National teacher Survey report of 2011. Taking TEAC and ABCTE as an example, we can make a preliminary comment on the selective path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expanding the teaching staff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2010年度規(guī)劃基金項目,國家一般課題“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師職業(yè)道德養(yǎng)成比較研究”(BEA100034)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旭東;周鈞;;美國教師質量觀及其保障的機制、管理和價值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段兆兵;王守恒;;教師專業(yè)標準:理念、構成與建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汪耀;;美國選擇性路徑教師教育的成效述評[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2年02期
3 潘冠海;;骨干教師培訓質量檢視與策略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王曉燕;;美國教育質量標準評述[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0年00期
5 張文;;美國提高師范生質量的舉措評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潘冠海;;實踐研修——骨干教師培訓的有效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1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洪明;美國教師質量保障體系歷史演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齊澤旭;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野下美國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駱t$;中美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鋒;國外教師專業(yè)標準及其對制訂我國體育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藍汝英;關于我國普通高校教師資格制度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3 魏開偉;基于完全學分制下的民辦高職教務管理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徐慧蘭;英美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王海燕;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普n程設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芳;消退與重塑:我國師范大學的教師教育特色[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艷;高校合并后教育質量若干問題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8 張麗珍;標準本位與專業(yè)引領[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9 馬蓓蓓;美國高校教師申訴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張文;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教師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翔;;教師教育要進一步增強選擇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2期
2 李滌非;美國教師教育改革中的實踐性導向[J];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趙紅亞,劉玉琴;美國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的策略及啟示[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4 洪明;;美國教師資格認證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ABCTE的機構性質和證書設計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劉堯;美國教師教育評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4期
6 譚勝;;美國改革教師職業(yè)準入制度[J];公安教育;2008年06期
7 王成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從美國教師教育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的走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2年09期
8 王有存;;美國教師教育思想變遷對我國教師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26期
9 路守香;美國教師教育現(xiàn)狀及實踐反思[J];江西教育;2004年22期
10 徐衛(wèi);;讓我們有一張“事實地圖”——讀《彼岸的教育》[J];江西教育;2007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靜;;美國教師教育的歷史研究評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求真務實 開拓創(chuàng)新 開創(chuàng)我市教師教育工作的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3 龔志武;;教師教育空間模式的轉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4 呂春菊;薛瑞香;;愛的真誠中[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5 鄭國慶;;教師教育,地方師范院校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6 夏俊;;美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歷史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姚建國;;立足國情 放眼未來 盡快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教育制度[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曾曉東;;不同市場形態(tài)下開放教師教育的不同反應[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9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周紅安;鄭穎;;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歷史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查衛(wèi)平 編譯;美國呼吁提高教師教育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記者 張婷;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 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馬朝宏;老師的希望在老師的老師那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4 徐輝 季誠鈞;教師教育的國際經(jīng)驗與我國的現(xiàn)實選擇[N];光明日報;2007年
5 河北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課題組河北師大 徐莉;走出“小師范”的圈子,走“大教師教育”道路[N];光明日報;2004年
6 碧特瑞絲·阿瓦勒斯;怎樣培養(yǎng)21世紀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安徽省懷遠縣實驗小學 邵志武;新形勢下的教師教育[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游海;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 發(fā)展教師教育[N];江西日報;2004年
9 劉亞輝邋本報記者 劉昆;堅持教師教育本色[N];光明日報;2007年
10 本版編輯邋商報實習記者 王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教育分社社長 劉立德 北京大學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主任 周雁翎 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師教育用書編輯室主任 楊曉琳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師教育部編輯 石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社長 吳法源 李松;教師教育用書 多方求解愿景[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明;美國教師質量保障體系歷史演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秦立霞;美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及其效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黎志華;教師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田騰飛;社會變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師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苗學杰;融合的教師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學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萍;美國中小學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勇軍;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綜合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翔;教師教育U-S共生性合作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愛麗;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琛;關于美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向平;專業(yè)化趨勢下美國教師培養(yǎng)模式的變遷[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趙華蘭;美國教師教育多元化模式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5 田寶軍;美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PDS)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孔翠薇;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教育發(fā)展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改革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丹;美國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爽;美國21世紀中小學“高質量教師”計劃的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談力群;論信息化社會與教師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殷曉峰;新時期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87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8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