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辦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非均衡問題及解決路徑
本文關鍵詞: 民辦教育 制度 非均衡 解決路徑 出處:《教育與職業(yè)》2012年2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的民辦教育發(fā)展處于制度非均衡的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制度供給不足和制度供給過剩,不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鑒于此,政府需要通過消除延遲性和主動性制度供給過剩,通過"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來增加制度供給,推動民辦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in a state of institutional imbalance, which is manifested by the shortage of institutional supply and the oversupply of institutional supp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liminate the oversupply of delay and initiative system,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ystem through "incremental reform" and "stock refor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G522.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烽;;談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問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張曙光;;論制度均衡和制度變革[J];經(jīng)濟研究;1992年06期
3 忻福良;陳潔;;對民辦學校實行分類管理的調(diào)研與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18期
4 賈建國;;我國民辦高校產(chǎn)權的新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俊英;程詠秀;;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積極意義[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彭磊;;制度之外——試論責任政府的社會基礎[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吳時輝;徐佳;;國有企業(yè)改革過程中的制度沖突與感性選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顏蕾;從制度經(jīng)濟性角度認識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合理性[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5 王宗會;;《企業(yè)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之調(diào)整[J];財會月刊;2010年07期
6 林鐘高;從產(chǎn)權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會計準則[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1998年02期
7 張麗娟,楊召文;制度變遷中的心理適應機制分析[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2年05期
8 劉華軍;論政府規(guī)制均衡及均衡的動態(tài)調(diào)整[J];財貿(mào)研究;2004年04期
9 曹泮天;論現(xiàn)代經(jīng)濟法的均衡理念——從制度經(jīng)濟學視角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孫向榮;李振全;;中俄經(jīng)濟市場化取向改革芻議——基于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分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付才輝;;制度的分層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王緒瑾;王鵬程;;論政府對農(nóng)業(yè)保險市場的干預[A];深化改革,穩(wěn)中求進:保險與社會保障的視角——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2[C];2012年
3 孫穎;;利益博弈視角下的新型農(nóng)村醫(yī)療合作制度[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曙光;;轉軌經(jīng)濟的路徑選擇:漸進式變遷與激進主義[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唐曉華;王丹;;集群企業(yè)合作隱性契約的博弈分析[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郭俊華;;中國經(jīng)濟轉型問題若干研究觀點的述評[A];“改革30年中國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暨陜西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胡金東;;交通節(jié)能制度變遷的分析[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1)[C];2008年
8 張學威;馮慶水;;農(nóng)業(yè)保險文獻綜述[A];中國保險學會學術年會入選文集2011(理論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雪;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法制演變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富田;權力和權力博弈推動的平滑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4 白千文;廣義制度關聯(lián)性視角下的轉軌路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艷麗;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基于制度變遷視角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李薇;中國保險監(jiān)管質(zhì)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百杰;轉型期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雷家彬;中國高等學校分類方法的反思與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包東喜;傳媒集團經(jīng)營的制度約束與制度創(chuàng)新[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劉耀明;論教學的差異性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云波;論獨立董事的獨立性[D];蘇州大學;2010年
2 石宇;國際科技合作知識產(chǎn)權保護制度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景林;我國地理標志的保護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蔣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國礦業(yè)城市轉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5 劉云雷;涉訴信訪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6 丁,
本文編號:1548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4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