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追蹤研究
本文關鍵詞: 學前兒童 焦慮 教養(yǎng)方式 交叉滯后回歸分析 出處:《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學前兒童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關系。方法:從濟南市普通幼兒園選取4-6歲兒童共346名作為追蹤樣本,采用Spence學前兒童焦慮量表的中文修訂版測查學前兒童的焦慮水平,以Robinson等人編制的父母教養(yǎng)行為問卷測查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結果:①一年之內(nèi),學前兒童的焦慮水平有所下降,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保持相對穩(wěn)定,專制型和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水平有所下降;②專制型和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與焦慮總分之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③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不能顯著預測一年后兒童的焦慮總分,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可以顯著預測,且廣泛性焦慮與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之間存在雙向預測關系。結論:專制型與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焦慮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f preschool children. Methods: 346 children aged 4 to 6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from ordinary kindergartens in Jinan as a tracking sample. The anxiety level of preschool children was tested by using 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pence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scale and the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compiled by Robinson et 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xiety level of preschool children decreased within one year. Authoritative upbringing remains relatively stab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ocratic and laissez-faire upbringing styles and total anxiety scores. 3 the total anxiety scores of children after one year could not be predicted significantly by autocratic and laissez-faire rearing sty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ized anxiety and laissez-faire rearing style can be predict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cratic and laissez-faire rearing styles and children's anxiety.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山東省立醫(yī)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項目(DBA080166)資助
【分類號】:B844.1;G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文新;城鄉(xiāng)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較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3期
2 王凱,蘇林雁,朱焱,翟靜,楊志偉,張紀水;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年04期
3 王美芳;趙金霞;白文;;學前兒童焦慮量表中文版的測量學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4 許冬;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焦慮水平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根芳;;心理行為干預對青少年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近期預后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史桂生,叢建波,梅清海;家庭狀況對軍校大學生心理影響的解析[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彭桂芳;;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依賴性的關系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杜景文;;父母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教養(yǎng)的關系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5 孔春妍;牟春筍;解秀珍;唐忠;;哮喘兒童心理情緒障礙及疾病嚴重程度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年06期
6 李楊;魏珉;Gayle PAGE;Susan IMMELT;;慢性病兒童應激源 應對方式及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年03期
7 沈玲;羅學榮;韋臻;管冰清;袁秀洪;寧志軍;丁軍;楊偉;;焦慮性障礙兒童情緒問題及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12期
8 李星;林慧卿;葛欣;李玉峰;;學齡期兒童神經(jīng)性尿頻與心理狀況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4期
9 孫國勝;高春強;黃云華;高飛;張建芳;徐正才;徐華;;繪畫治療對情緒障礙兒童親子關系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1年34期
10 王國鋒;袁夢;李陽;;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阮健;楊華彬;湯艷清;何曉玲;;放松訓練對哮喘患兒臨床癥狀和肺功能的影響[A];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社臨床心身疾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啟榮;苗國棟;陽瓊;余金龍;;強迫癥患者父母教養(yǎng)方式特點及其對患者的影響初探[A];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尚秀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人格發(fā)展的影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文武;王曉笳;胡珍玉;;寧波市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情緒問題調(diào)查及相關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老年精神障礙學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李巖;;新入園兒童分離焦慮的音樂治療干預研究[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思安;漢族、壯族、蒙族、納西族人格結構的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曹楓林;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腦功能影像學及團體心理干預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肖漢仕;中學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編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預[D];中南大學;2007年
6 耿耀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沖動行為的心理機制及其心理干預[D];中南大學;2006年
7 范方;留守兒童焦慮/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及心理彈性發(fā)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8 李楊;慢性病患兒及父母應激源、應對方式以及教育干預效果評價[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張建端;《12~36月齡幼兒情緒社會性評估量表》修訂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潘辰;兒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訂及流行病學調(diào)查[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黨云皓;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及相關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顏芹哥;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尊與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饒曉;90后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小鳳;福州地區(qū)流動初中生孤獨感狀況與家庭環(huán)境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白崇鵬;初中生焦慮與歸因方式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盧笳;初中生人際交往能力及學業(yè)成績與其發(fā)展背景的關系[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索長清;城市弱勢群體子女早期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曾艷;母親工作家庭沖突、心理健康與幼兒焦慮的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江濤;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貧困代際傳遞現(xiàn)象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10 龔務;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飛;蘇林雁;金宇;兒童焦慮量表全國協(xié)作組;;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4期
2 羅增讓;兒童分離焦慮的發(fā)展變化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4期
3 王凱,蘇林雁;7-10歲兒童焦慮障礙的調(diào)查和隨訪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4 葉冬梅;錢銘怡;劉興華;陳曦;;社會交往焦慮量表和社交恐懼量表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2期
5 畢玉;王建平;楊智輝;王玉龍;;行為抑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焦慮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3期
6 彭娟;宋彥;于守臣;;牡丹江市小學生焦慮問題調(diào)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4期
7 胡明;鄭磊;夏強;鄧艷霞;胡國清;孫振球;;湖南省中學生焦慮情緒現(xiàn)況調(diào)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8 何全敏;潘潤德;孟憲璋;;童年虐待和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與社交焦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9 蘇林雁,李雪榮,萬國斌,楊志偉,羅學榮;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的湖南常模[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10 蘇林雁,殷青云,王凱,朱焱,湯s,
本文編號:1524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2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