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及制度化:明清時期教育捐贈的特點
本文關(guān)鍵詞: 教育捐贈 明清時期 私學 出處:《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2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古代的教育捐贈多指捐資助學或籌資辦學,是古代籌措教育經(jīng)費的重要渠道之一。明清時期的私學發(fā)展與來自官民各階層的教育捐贈緊密聯(lián)系。分析明清時期私學發(fā)展歷程中的教育捐贈,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教育捐贈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褒獎政策的支持,制度化的經(jīng)費管理,以及捐贈形式上的多元化和捐贈主體上的多樣性等。
[Abstract]:The education donation in ancient China mainly refers to the donation of funds to help students or to raise funds to run a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choo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donations from various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and education don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rivate schoo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analyz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donation in this period are the support of commendation policy, the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of funds, the diversity of donation forms and the diversity of donors and so on.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分類號】:G529;K248
【正文快照】: 明清時期的教育捐贈是由社會各階層(官吏、鄉(xiāng)紳、商行家族或庶民)向不同類型的私學(書院、社學、義學、縣學、義塾、私塾等)提供資金或?qū)嵨?錢糧、學田、藏書、儀器設(shè)備等)的資助。從教育經(jīng)費角度來看,明清時期的私學得到不斷發(fā)展,除朝政資助外,來自官吏或庶民的個人捐贈也是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紀;;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點及其成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2 李育富;;南宋書院的哲學特色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吳洪成;李占萍;;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失落——保定蓮池書院個案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吳洪成;張彩云;;清代保定蓮池書院的辦學經(jīng)費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吳洪成;劉園園;;明代保定書院述論[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安楊;;我國民辦教育政策法制建設(shè)60年[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7 李赫亞;;湖南“二王”與近代湖南書院改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秦瑩;;淺議蓮池書院[J];才智;2008年03期
9 陳穎悟,熊百華,余萬予,林素梅;論建國前我國課間操的演變與發(fā)展[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龍彬;中國古代書院建筑初探[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麗華;;上海蒙學公會與《蒙學報》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蔡克榮;;清代書院的經(jīng)費運作[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金忠明;;現(xiàn)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基本問題論綱[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鄒小站;;國是、議論、風氣與西學東漸——以洋務時期為例[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5 羅檢秋;;西潮沖擊下晚清漢學的調(diào)適與演進[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6 陳時龍;;明代的書院藏書樓[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田建榮;中國考試思想史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4 熊瑜;朱熹倫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5 衷海燕;儒學傳承與社會實踐[D];廈門大學;2003年
6 李兵;書院與科舉關(guān)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8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胡文生;學術(shù)·體制·人[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10 楊建華;中國近代教育期刊與近代教育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珊珊;明代遼東的教育與科舉[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漫遠;明中后期儒學平民化進程中書院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齊永娟;民辦高?沙掷m(xù)發(fā)展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春菊;晚清廣西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少數(shù)民族士紳[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冰;民辦高校教師培訓體系構(gòu)建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6 馬曉雪;江西省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績效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王振中;王,
本文編號:1487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8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