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學新生生活事件分析
本文關鍵詞:某高校大學新生生活事件分析 出處:《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帶來的壓力會導致代謝紊亂、心臟不適等生理變化,甚至引起正常人短期的大腦結構改變;同時,生活事件作為主要的個人心理應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參與下,使個體產生應激狀態(tài),適應不良者最終可導致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1-3]。大學新生剛跨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存在一個全方位適應的過程,在面對各種緊張性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不良的應激反應,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了解大學生生活事件的發(fā)生特點,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的預防和早期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tress caused by life events can lead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metabolic disorder , heart discomfort , and even short - term brain structure change . At the same time , the life event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life events can lead 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freshmen just cross into a completely new environment , which can lead 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基金】:西南科技大學青年基金項目(12sx3110)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帶來的壓力會導致代謝紊亂、心臟不適等生理變化,甚至引起正常人短期的大腦結構改變;同時,生活事件作為主要的個人心理應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參與下,使個體產生應激狀態(tài),適應不良者最終可導致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1-3]。大學新生剛跨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存在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薛朝霞;盧莉;梁執(zhí)群;;大學新生生活應激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2 李輝山;郭殿聲;;家庭環(huán)境對“90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探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3 侯友;李杰;;大學生生活事件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張映芬;陳爾;馮麗芬;陳新林;;廣州市三所高校大學生生活事件現況及影響因素[J];現代醫(yī)院;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慶玲;;護理實習面試學員心理健康與個性、應對方式相關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2 趙鵬霞;唐柏林;;生活事件對震后災區(qū)大學生心理應激狀況的影響[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侯友;李杰;;大學生生活事件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王魯慧;景匯泉;;高護新生應激、應對方式、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林建苗;趙曉山;陳鴻發(fā);鄧利;李少麗;;深圳大學學生體質指數及其影響因素[J];現代醫(yī)院;2011年10期
6 劉寒;趙必華;;護理實習大學生社會支持的模糊綜合評價[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1年03期
7 陳庭佳;戴潔紅;彭玉峰;何源峰;卓柳亭;王新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現代醫(yī)院;2012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偉霞;應激生活事件對廣西師大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英;壓力強化傾向與應對方式、壓力感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琳;周娟;雷紅;;慢性失眠患者年齡、受教育水平、人格特征與應激性生活事件的相互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7年22期
2 趙靜波;解亞寧;任忠文;雷明強;;高原軍人主觀應激、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黃靜;;關于大學生生活事件的調查報告[J];法制與社會;2008年06期
4 黃麗萍;;家庭環(huán)境與大學生人生態(tài)度[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倪有娣,樓美麗;大學生生活事件及應對方式的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6 王小運;鄧莎莎;;不同類別大學生心理壓力研究探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4期
7 宋玉梅;萬宇輝;范引光;葉冬青;聶紹發(fā);;醫(yī)科院校大學生生活事件特點的調查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6年05期
8 王成義;大學生壓力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9 王艷芝;李彥牛;龔蓉;;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5期
10 薛朝霞;盧莉;梁執(zhí)群;;大學新生生活應激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黨崢崢;;農村中學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6期
2 趙峰;胡嘉航;任鳳云;;某醫(yī)學院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特點的研究[J];中國校醫(yī);2010年02期
3 任俊;呂建國;;留守生活對小學生社會支持的影響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7期
4 周舒冬,鄒宇華,張東枚,李麗霞,李燕芬;大學貧困生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6期
5 潘滿英;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7期
6 安芹;賈曉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我意識的現狀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7 張翔;常保瑞;趙燕;;不同性別及科系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孤獨感與心理健康的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42期
8 汪雪蓮;許能鋒;瞿書銘;江巧瑜;;女大學生就業(yè)危機感現狀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校醫(yī);2007年05期
9 汪為聰;;高職護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家庭護士;2008年01期
10 曹志友;歐陽瑾;王冬梅;金光;;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特點與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健身;徐美英;黃一民;張錫坤;吳君壁;宋秀蘭;;兒童精神衛(wèi)生偏異的發(fā)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討[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2 李占江;;精神衛(wèi)生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2:心理論,心技術,,新發(fā)展——社會進化與心理進化[C];2010年
3 葉金輝;;防御機制對青年農民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生理心理分組報告[A];第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張寶山;劉寶泉;王建新;高風枝;;下崗紡織女工心理衛(wèi)生調查分析[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6 ;陜西省衛(wèi)生廳楊芙英副廳長在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五屆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梅娟;馬芳;;突發(fā)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的災后心理救援[A];經濟策論(下)[C];2011年
8 余梅芳;;對敬老院5起自殺事件的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林紅;王義強;詹萍;王玉鳳;;兒童學校生活技能教育在行為問題干預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劉步青;;老年人要提高心理衛(wèi)生能力[A];陜西省老年學會——加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友誼醫(y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yī)師 柏曉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精神衛(wèi)生不容忽視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3 劉敏 記者 鄧曉洪;外國專家助力我市災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報;2008年
4 記者 張晴;關注精神衛(wèi)生[N];中國婦女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王曉冬;撫平受傷的心靈[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6 楊詠梅;直面抑郁癥[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錢峰;教普通人學會心理保健[N];健康報;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應從少兒抓起[N];中國改革報;2006年
9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 武雅學;醫(yī)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韓明華;平抑焦慮 舒緩煩躁[N];保健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胡宓;社會聯系、社會支持與農村老年人情緒問題相關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s
本文編號:14266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26606.html